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二千石

二千石

官秩等级,因所得俸禄以米谷为准,故以“石”名之。汉朝二千石为中央政府机构的太子太博、太子少傅、将作大匠、詹事、水衡都尉、内史等列卿,及州牧郡守、诸侯王国相一级官员。月俸谷百二十斛,一年得谷一千四百四十斛。另有中二千石、比二千石、真二千石。三国两晋南北朝因之。南朝宋以太子太傅(三品)、太子詹事(三品)、州牧、太守、五营校尉等为二千石。梁武帝天监(502—519)初,定九品官秩,以第四、五品为二千石。陈制以左、右卫将军、御史中丞(以上位三品)、通直散骑常侍、员外散骑常侍、黄门侍郎、左右骁骑、左右游击将军、太子中庶子、太子左右卫率(以上位四品)、大长秋,大郡太守 (以上位五品)、小郡 (不满万户)太守、内史、相 (以上位七品) 并二千石。故自汉朝至三国两晋南北朝,二千石亦作为州牧、郡守、国相以及地位与之相当的中央高级官员的泛称。


官俸等级名,有时也指二千石俸的官,或其中的某一官。汉朝的官俸以谷为准,故以“石”名。

1、官俸等级。据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所载,二千石以上的有太傅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、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卫将军;月俸三百五十斛。中二千石的有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、执金吾、太子太傅、司隶校尉;比中二千石的有京兆尹、左冯翊、右扶风;月俸一百八十斛。二千石的有太子少傅、大长秋、将作大匠、州牧、尹、郡太守,月俸一百二十斛。比二千石的有五官中郎将、左右中郎将、虎贲中郎将、羽林中郎将、骑都尉、光禄大夫、侍中、城门校尉、屯骑校尉、司隶校尉、越骑校尉、步兵校尉、长水校尉、射声校尉、使匈奴中郎将、护乌桓校尉、护羌校尉、中尉、郡尉、王国的相傅仆;月俸一百斛。

2、泛指二千石俸级的官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。”注:“《汉官仪》曰:尚书四员,武帝置,成帝加一为五。有常侍曹尚书,主丞相御史事;二千石曹尚书,主刺史、二千石事。”又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尚书》:“二千石曹尚书主郡国二千石事。”

3、指二千石俸级的某官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(光武)所到郡县,辄视二千石。”三国两晋南北朝因之。南朝宋以太子太傅、太子詹事、州牧、太守、五营校尉等为二千石。梁以四品、五品为二千石。陈以左、右卫将军、御史中丞、通直散骑常侍、黄门侍郎、太子中庶子等为二千石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回回司天监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始置。仁宗皇庆元年(1312)改回回司天台置,秩正四品。设提点、监、少监、监丞等官,属员有教授及天文、算历、三式、测验、漏刻等科管勾,额设阴阳人十八名。掌回回人观测天象,编制回回历。明初沿

  • 右谏院

    见“谏院”。

  • 国务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末责任内阁之职官。宣统三年(1911) 四月设责任内阁,始置。以内阁总、协理大臣及各部大臣充,皇帝特简。掌辅弼皇帝,担负责任。总、协理大臣每日入对,各大臣分班值日。得参加内阁会议,讨论国务。重

  • 工部冬官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后期设置,为工部的主官,全称为殿前工部冬官,设正、又正、副、又副四人。参见“朝内六部”。

  • 翊正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正三品,隶中政院。仁宗延祐六年(1319),由御位下管领随路民匠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总管府改立,掌皇后所属怯怜口民匠五千余户。置翊正令五员,正三品;丞四员,正四品。下辖两提举司、一提领所

  • 直殿主帅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。负责殿内侍卫。侯景太始元年(551)篡梁后,改名直寝。

  • 行军左司马

    官名。唐武则天大足元年(701)东都、北都、雍、荆、扬、益州置为僚佐,中宗神龙二年(706)省,睿宗太极元年(712)雍、洛四大都督府复置,各一员,与右司马同掌辅弼军政,平时则练习搜集狩猎; 战时则申

  • 拏马

    宦官名。明朝设置于武骧左卫、武骧右卫、腾骧左卫、腾骧右卫四卫营,属内府御马监。

  • 食官令

    官名。① “太子食官令”的简称。②皇后属官,西汉置。属官有丞一员,主管后宫饮食。初隶詹事,成帝鸿嘉三年(前18)省詹事后改隶大长秋。东汉罢。金朝置为太后两宫属官,秩正八品。③东汉太常属官,每先帝陵置一

  • 拱卫直使、副使

    武官名。金置,见“拱卫直使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