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京吏

京吏

指在京城各中央机构办事之吏。清制,京吏有三: 供事、经承、儒士。


指京城各衙门的官吏,以别于地方官吏。《清会典》:“凡京吏之别三:一曰供事,二曰儒士,三曰经承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管领本位下怯怜口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都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秩正三品,设于元世祖中统二年(1261),掌怯怜口二万九千户,田一万五千顷,纳赋税以供内府。成宗大德十年(1306),隶詹事院。武宗至大三年(1310)改隶徽政院。仁宗延祐三年(1316),改

  • 秘书监主簿

    辽官名。南面官,秘书监官员,在丞下,掌印及文书簿册之类。

  • 巡行

    中央官员对地方机构巡视督察。《礼记·月令》: “命司徒巡行县鄙。”战国时国君考核官吏的方式之一。国君以巡行视察的方式,督促各级官吏恪守本职,忠于国君。秦王政就常巡视秦国各地,了解吏治情况,黜陟官吏。

  • 寝令

    官名,掌管陵园内部之事。帝王宗庙分前后两部分,前部叫庙,后部叫寝,是献祭的地方。汉朝各帝陵都有寝,置寝令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寝令》。官名。汉置,属太常。掌守陵寝,案行扫除。

  • 入内内侍省都都知

    宦官名。宋朝置,为最高内侍职,掌禁中供奉之事。神宗时定为从五品。

  • 左右牝局都尉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见“左右牝署令丞”。

  • 兵站局局长

    官名。南京临时政府设置,见“兵站总监”。

  • 典经局

    官署名。南朝梁置,属东宫,掌经籍。设太子洗马、典经守舍人等官员。

  • 中军都督府断事官

    官名。明太祖初于大都督府中置断事官,从五品,掌理断军中刑狱。洪武十三年(1380)改置中、左、右、前、后五军都督府,乃以中军都督府断事官为五军断事官。十七年改五军各设左、右断事。建文 (1399—14

  • 侍郎右选

    官署名。简称侍右。北宋神宗元丰五年(1082),改三班院置,为吏部四选之一,掌自借差、监当至供奉官、军使等武臣铨注之事。设吏部侍郎领右选一员。若命他官兼摄,则称右选侍郎,后又称侍右侍郎。另设郎中、员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