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从事中郎

从事中郎

官名。东汉大将军、车骑将军属官。职参谋议、大将军府所属员二人,秩六百石。魏晋南北朝皆置。其职依时依府而异,或主吏,或分掌诸曹,或掌机密,或参谋议,地位较高。三国时三公、将军府置,员不定。魏末相国府置四人。晋制,领兵之公府设,故常带将军号,公及位从公以上加兵者置二人,赵王伦为相国,增至四人,秩比千石。东晋诸公领兵者置二人,多至四人。南朝宋公府置略同,但将军为都督而未加仪同三司者不置。官六品。齐、梁公府置,梁官自九班至八班不等。陈制同,官五、六品不等,秩六百石。北魏公府、皇子开府、庶姓开府俱置,官五品。北齐三公府置,官五品。北周丞相府置。北周末避杨忠讳,改称从事内郎。


官名,汉置,属将军,为参谋议事的散职官员,有时也领兵征战。汉末称雄的诸州也置此官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从事中郎二人,六百石。本注曰:职参谋议。”《后汉书·邓寇列传》:“骘西屯汉阳,使征西校尉任尚、从事中郎司马钧与羌战。”《后汉书·朱乐何列传·朱穆传》:“于是请暠为从事中郎,荐巴为议郎,举穆高第,为侍御史。”三国魏晋南北朝皆沿置。三国时三公府、将军府置,无固定人数。魏末相国府置。晋朝领兵的公府及位从公以上加兵的置。南朝宋齐梁陈公府置。《宋书·百官志上》:“晋元帝为镇东大将军及丞相,置从事中郎,无定员,分掌诸曹。”北魏公府及皇子、庶姓开府的均置,五品。北齐三公府置,五品。北周丞相府置,后避杨忠讳,改称从事内郎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扇手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朝銮仪卫前所下设机构。顺治十一年(1654)置,掌扇炉、瓶盂、杌椅等。设掌印云麾使、掌司事治仪正各一人,共掌司事。

  • 太官尚书

    官名。北魏前期置。掌供宫廷御用膳食,属尚书省。《魏书·毛修之传》: “进太官尚书,赐爵南郡公,加冠军将军,常在太官,主进御膳”。当时亦或置太官令,职掌略同。孝文帝改制以后,御膳改由门下省掌,遂罢。

  • 漕标副将

    官名。清朝督理漕粮之武官。隶于总潜设一人,从二品。统辖漕标营兵。掌催护粮艘之事。下设游击一人,都司二人,守备二人,管理塘务一人千总四人,把总十八人。官名,清朝有漕标副将,为漕运总督的属官,负责催护粮船

  • 公府刑狱曹

    公府诸曹之一。东晋初,晋元帝镇东丞相府置刑狱曹,设刑狱参军,主刑狱。南朝宋公府置刑狱贼曹参军;北魏北齐三师、二大、三公府及北周大丞相府置刑狱参军。

  • 大司马主簿

    官名,负责文书簿籍,掌管印鉴等事。《汉书·朱浮传》:“朱浮字叔元,沛国萧人也。初从光武为大司马主簿,迁偏将军,从破邯郸。”

  • 典牧监

    元朝官署名。秩正三品,掌东宫马畜,隶詹事院、储政院。成宗大德十一年 (1307) 置,后罢。文宗天历二年 (1329) 复立。置卿、太监、少监、丞各二员。官署名。元文宗天历二年置,掌畜类繁殖。其官有卿

  • 出家功德司

    官署名。西夏管理佛教事务的三功德司之 一。掌管度僧出家。与住家功德司共有六国师为正使,有言过处六、承旨六。

  • 内小臣奄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内小臣置,北周沿置。天官府司内上士属官,由阉人充任,负责后宫事务,下设内小臣奄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果毅将军

    官名。明崇祯十六年(1643)李自成农民军置。于中营制将军下,设左、右、前、后各一人;其他四营制将军下,各设左、右二人,四品。与制将军同为本营大帅。

  • 缮工监

    官署名。即将作监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将作监。官署名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将作监为缮工监,将作监大匠、少匠改为缮工大监、少监,咸享元年(公元670年)复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