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会同四译馆

会同四译馆

官署名。清朝礼部所属之机构。顺治元年 (1644) 置会同、四译二馆。会同馆隶礼部,以主客司满、汉主事提督馆事。四译馆隶翰林院,以太常寺汉员少卿兼摄馆事,立回回、缅甸、百夷、西蕃、高昌、西天、八百、暹逻八馆,以译贡使文字。乾隆十三年 (1748) 将四译馆併入礼部会同馆,遂用今称。掌理接待各国贡使之事,督治馆舍供给,晏享颁赏,翻译外国文字。设礼部郎中一人兼鸿胪寺少卿衔为主官。继又增设满洲稽察大臣二人摄馆事。下设汉大使一人,序班汉二人,通事十二人,及经承等官佐治。改八馆为西域、八夷二馆,光绪二十九年(1903)裁。


官署名。清代设此官署。负责接待国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,以及语言文书的翻译工作。清初,会同馆与四译馆分立,会同馆掌接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,四译馆掌语言和文书的翻译。乾隆十三年二馆合并,称会同四译馆。设满汉稽察大臣二人,提督馆事兼鸿胪寺少卿一人,掌治宾客,谕言语。汉大使一人,正九品。正教、序班汉二人,朝鲜通事官八人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礼部·会同四译馆》、《历代职官表·第九表》,《清通典·职官三·礼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劝课大夫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后赵石勒置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下》:“以右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,与典农使者朱表,典劝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,核定户籍,劝课农桑。”

  • 车府部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车府部长官。由宦者担任。官名。北齐置,属中宫仆署,见“中宫仆署令丞”。

  • 号纸

    文书名。明清土官之任职凭证。凡新封授、承袭之土官,均由吏部或兵部颂发,上书土官之官职、世系及袭职年月。新袭职之土官在领取新号纸之前,应缴回原号纸。

  • 知五院事

    官署名,辽朝置。辽朝五院部有“知五院事”,在朝称“北大王院”。详见“北大王院”条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国民参政会审查委员会

    国民参政会内所设审查议案的组织。见“国民参政会”。

  • 提领编修玉牒所

    官名。宋朝有提举编修玉牒所,以宰相兼任。南宋高宗绍兴 (1131—1162) 末年,命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沈该兼任,避其曾祖名讳,改称提领。

  • 五雉

    官名。少皞时有此官,为五工正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五雉为五工正。”疏:“贾逵云,西方曰鷷雉,攻木之工也;东方曰鶅雉,搏埴之工也;南方日翟雉,攻金之工也;北方曰鵗雉,攻皮之工也;伊洛而南曰翚雉,设五

  • ① 担任公职之人的总称。《礼记·王制》: “论定,然后官之。”孔颖达疏: “其诸侯以下,三公至士,总而言之,皆谓之官。”② 官署简称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 “在官言官,在府言府。”郑玄注: “官谓校图文

  • 都船狱史

    官名,汉置,为都船狱令属吏,掌都船狱。《汉书·薛宣传》:“少为廷尉书佐,都船狱史。”

  • 次剧

    县的等级之一。金置,为七等县的第四等,次于剧,为二万户以上人口的县。参见“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