侍仪司
官署名。金属宣徽院,由侍仪局改名,设令、直长,秩从六品、正七品。元设于世祖至元八年(1271),秩正四品,掌朝会、即位、册后、建储、上尊号及外国使者朝觐礼仪,隶礼部。置左右侍仪奉御二员,礼部侍郎知侍仪事一员,引进使知侍仪事一员,左右侍仪使二员,左右直侍仪使二员,左右侍仪副使二员,左右侍仪佥事二员。后减省司官。成宗大德十一年 (1307) ,升秩为正三品。文宗时定制设侍仪使四员,引进使知侍仪事二员。
官署名。元置,掌朝会典礼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侍仪司》、《元史·百官四·太常礼仪院》。
官署名。金属宣徽院,由侍仪局改名,设令、直长,秩从六品、正七品。元设于世祖至元八年(1271),秩正四品,掌朝会、即位、册后、建储、上尊号及外国使者朝觐礼仪,隶礼部。置左右侍仪奉御二员,礼部侍郎知侍仪事一员,引进使知侍仪事一员,左右侍仪使二员,左右直侍仪使二员,左右侍仪副使二员,左右侍仪佥事二员。后减省司官。成宗大德十一年 (1307) ,升秩为正三品。文宗时定制设侍仪使四员,引进使知侍仪事二员。
官署名。元置,掌朝会典礼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侍仪司》、《元史·百官四·太常礼仪院》。
养马小吏。春秋置。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孔子行游马失”,“乃使马圉往说之”。高诱注: “圉,养马者。”
官名。清末商部属官。光诸二十九年(1903)设。左、右各一人,正四品。简任。掌辅佐堂官,审核各司重要事务。三十二年,商部改农工商部,省。
即“大东丹国中台省右大相”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属北王府,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总制。参见“典水”。
参见“右庶子”。官名。隋朝分庶子为左右。右庶子统典书坊。唐代置右庶子二人,正四品下,掌侍从、献纳、启奏;中舍人为之副贰。皇太子监国,下令书则画日,至春坊则庶子宣传,中舍人奉行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》、《新
指诸侯王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·张汤》:“若汤之治淮南、江都,以深文痛诋诸侯,别疏骨肉,使蕃臣不自安。”
官名。西突厥处罗可汗立,置二人,分统所部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太史中大夫小史下大夫佐官,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官名。北周置,辅助小史处理事务。见“太史中大夫”。
官署名。简称湖广司。① 明清户部诸司之一。掌理湖广(湖南、湖北)钱粮收支数目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湖广部置,设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等官。分置民科、度支科、仓科、金科等四科治事。兼掌国子监,教坊司
官署名。明朝永乐十八年(1420)定都北京,移宗人府官属于此,其在南京者仍存,加“南京”字,称南京宗人府,但实无所掌,设官备员而已。参见“宗人府”。官署名。明制,南京亦置宗人府,设官唯有经历司经历一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