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保长

保长

乡役名。宋朝始置。神宗熙宁元年(1068),王安石变募兵而行保甲之法。三年,始令民间联比以相保任。每十家为一保,选主户有能力者一人为保长。掌率同保之人维持治安。清朝地方编户中亦设。顺治(1644—1661)初年,将州县城乡十户编为一牌,设牌长,十牌为一甲,十甲为一保,设保长,又称“保正”,一年一更代。岁给门牌,依时更换,并司查报作奸犯科及户口迁移,登耗诸事。


保长,不同朝代所管户数也不一样。唐朝二十家为一保,设保长一人,掌保中事务。民国时也有保长。见《旧唐书·职官二·户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虎贲率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右虎贲率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二十等爵

    爵位制度。战国时秦国始置。秦及汉朝沿用。秦商鞅变法时,依据原有爵制,参照各国制度,制定秦军功爵位等级,其后逐步形成二十等爵。据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,二十等爵名为: 一级为公士,二上造,三簪袅,四不更,

  • 在位

    ①帝王当政叫在位。②居官任职。《尚书·虞书 ·大禹谟》“小人在位”。

  • 遂正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遂正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万爽

    官名。南诏官,主财用,以清平官、酋望、大军将兼之。

  • 交通部

    官署名。清末有邮传部,南京临时政府改置交通部。管理公路、铁道、航路、邮信、电报、航舶及运输、造船事务,统辖船员。以总长、次长为正副长官,下设参事二至四人,秘书长一人。部内组织除承政厅外分设路政、邮政、

  • 牧府右司马

    官名。十六国西凉置。《晋书·凉武昭王李玄盛传》: (李暠以)索承明为牧府右司马。” 为州牧府主要僚属,掌军务。位在郡太守之上。参见“牧府”。

  • 判官

    官名。隋朝有过海判官。唐朝遍置于使府。《唐六典》卷二: “凡别敕差使,事务繁剧者给判官二人”,“非繁剧者,判官一人”。采访、节度、观察、招讨、经略、防御、团练、支度、营田、监军等使之下皆置。综理本使日

  • 奉骑都尉

    官名。北周置为散官,无职掌。五命。散官名。汉以来有骑都尉,北周改骑都尉为奉骑都尉,作为散官名号,秩五命。

  • 典库部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设仓督,隶司农寺导官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