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八旗官学

八旗官学

学校名。清朝八旗子弟进学之处。顺治元年(1644)置。初定每旗一所。康熙五十年(1711)改为每二旗一所,雍正六年(1728)复旧。每所设助教三人,满洲二人,蒙古一人; 教习七人,满洲一人,蒙古二人,汉四人; 额外二人,汉员。分教满语、骑射、汉学等课艺。每所学生满洲六十名,蒙古二十名,汉军二十名; 下五旗包衣学生,满洲六名,蒙古二名,汉军二名,入学者皆为文职五品、武职三品以上官员之子弟,十年期满,分别选用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改隶学部。


清代八旗旗民子弟学校。清初每旗设一所,康熙五十年(公元1711年)改为二旗共设一所。雍正六年(公元1728年)以后复改为每旗一所。各旗官学各设助教满二人,蒙古一人,教习满一人、蒙古二人、汉四人,额外教习二人,均为汉人。学生名额每学定满学生六十名,蒙古学生二十名,汉军学生二十名。下五旗每旗添设“包衣”学生,满六名,蒙古二名,汉军二名。凡满、蒙、汉文职五品,武职三品以上者,均准挑取子弟入八旗官学肄业。由满、蒙、汉助教、教习、分教满、蒙、汉文课程,并规定年满十三岁者学习步箭,满十六岁者学习马箭,每年春秋定期考试,十年学习期满,分别选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必帖黑

    即“笔帖式”。

  • 后军将军

    官名。西晋武帝泰始八年(272)置,与前军、左军、右军将军合称四军将军,各领营兵千人,是护卫皇帝宫禁的主要禁军将领之一。员一人,四品。东晋初犹领营兵,哀帝兴宁二年(364),因不领营兵,罢。南朝宋复置

  • 宣纳上士、中士

    官名。见“宣纳下大夫”。

  • 方驿博士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九品中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

  • 王廷

    也写作“王庭”,即帝王视政的殿廷。参看“王庭”条。

  • 北都少尹

    官名。唐朝陪都太原副长官。玄宗开元十一年 (723) 改太原府司马置,二员,从四品下,掌贰府州之事,岁终则更次入计。

  • 屯田曹郎中

    官名。北齐祠部尚书所属有屯田曹,“掌籍田、诸州屯田等事”,以郎中一人为主官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

  • 文思院使

    官名。五代后梁置,为诸司使之一,简称文思使。太祖开平元年 (907),改乾文院使。

  • 直省舍人

    官名。元至元七年(1270)始于中书省置,隶客省使,初仅二员,后增至三十三员,掌奏事给使差遣之役。明洪武七年(1374)沿置于中书省,设十人,秩从八品。九年改为中书舍人。

  • 省掣验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末置于产盐省份,商人有贩盐之特权者,运盐到埠头,由掣验局令其抽签,以定发售之先后,故有此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