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六卿

六卿

① 殷周统军执政大臣合称。《尚书·甘誓》:“大战于甘,乃召六卿。”孔安国传:“天子六军,其将皆命卿也。”春秋诸国亦或置六卿统率六军。② 《周礼》六官之长冢宰、司徒、宗伯、司马、司寇、司空合称。《尚书·周官》:“冢宰、司徒、宗伯、司马、司寇、司空,六卿分职,各率其属,以倡九牧。”西魏、北周亦置,为六官府长官合称。③ 春秋宋国执政长官右师、大司马、司徒、左师、司城、大司寇合称。④ 东汉末曹魏所置郎中令、太仆、大理、大农、少府、中尉六官合称。⑤北魏分九卿为二,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(太府)称六卿,位稍次于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三卿。⑥ 六部尚书合称。


1、夏朝指六军之将。《尚书·甘誓》:“大战于甘,乃召六卿。”传:天子六军,其将皆命卿。”

2、周指掌军政大权的六位高级官员。《尚书·周官》:“冢宰掌邦治,统百官,均四海;司徒掌邦教,敷五典,扰兆民;宗伯掌邦礼,治神人,和上下;司马掌邦政,统六师,平邦国;司寇掌邦禁,诘奸慝,刑暴乱;司空掌邦土,居四民,时地利。六卿分职,各率其属,以倡九牧,阜成兆民。”

3、春秋时宋国指执政官右师、大司马、司徒、左师、司城、大司寇。

4、西汉末年王莽以羲和(纳言、大司农)、作士(大理)、秩宗(太常)、典乐(大鸿胪)、共工(少府)、予虞(水衡都尉)为六卿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
5、汉末曹魏指郎中令、太仆、大理、大农、少府、中尉为六卿。

6、北魏以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为六卿。

7、唐以六部尚书为六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弹纠

    官制用语。也称纠弹,即由某些专司监察的官员对其他官员的违法、失职行为进行纠察、奏劾。《后汉书·史弼传》,“州司不敢弹纠,傅相不能匡辅。”《北齐书·唐邕传》:“其未经府寺陈诉,越览词牒,条数甚多,俱为宪

  • 警士

    警察职名。执行警察事务的人员,在清末与北洋政府时期称为巡警,国民党政府时期改称警士。在警管区内,由警长一人带领,从事本段巡逻、守望、值班等各种勤务。与巡官和警长合称“巡官、长、警”。参见“巡官”。

  • 解状

    唐铨选之制,符合规定的选人报名后,府州对选人出具解送状文,称为解状或选状。解状送达尚书都省后,分别转给吏兵两部。

  • 特征

    朝廷特别征召。汉朝以察举征辟制选任官吏。如德才出众者则由皇帝在常科之外特别下诏征召。朝廷特别征召。汉朝选拔人才官吏,由乡间推荐,如德才出众者,则由皇帝特别下诏征召,称为特征。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:“天之

  • 秋卿

    ①刑部长官别称。因《周礼》以秋官司寇掌刑,故名。参见“秋官”。②南朝梁卫尉、廷尉、大匠三卿的合称。③ 明初四辅官之一,即“秋官”。参见“四辅”。官名。1、指刑部长官。因《周礼·秋官》司寇掌刑法,故

  • 钟氏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冬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染鸟羽以为旌旗及车饰的工官。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: “钟氏染羽,以朱湛丹秫,三月而炽之。”郑玄注: “羽所以饰旗及王后之车。”

  • 庶常馆教习

    官名。翰林院庶吉士简称庶常,进士改庶吉士未授职以前,特派大臣督其课业,称为庶常馆教习。参看“翰林院庶吉士”条。官名。清代沿明制在翰林院设庶常馆,为新进士深造之所。每科殿试后,选文学、书法优长之新进士为

  • 右曜武将军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后赵石虎置,地位高于左、右卫将军。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上》: “置左右戎昭、曜武将军,位在左右卫之上。”

  • 烈武将军

    官名。南齐置 。《梁书丘仲孚传》:“(齐)明帝即位,起(仲孚)为烈武将军、曲阿令。”

  • 上都税课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秩正五品。设于元成宗元贞元年(1295),隶上都留守司。职掌同大都税课提举司。置提举二员,同提举、副提举各一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