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军政长官公署

军政长官公署

官署名。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行政院于某些地区设立长官公署,管辖区内的军事与行政事务。最先设置的是西南行政长官公署,国防部成立后改称军政长官公署,内部机构亦有所调整。又有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与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的设置。其组织情况可以民国三十七年(公元1948年)十月二十一日以行政院令公布的《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组织规程》为例: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以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新疆四省为辖区,长官、副长官各一人,统辖辖区内军事,并监督指导辖区内的政务,关于军事事宜,兼受国防部的监督指挥。公署内设参谋长一人,副参谋长二人,承长官、副长官之命,处理一切军事事宜;秘书长、副秘书长各一人,承长官、副长官之命,处理一切政治事宜。又有高级参谋五至九人,参议二至四人,咨议二至三人,副官长一人。署下分设下列各室、处以分掌各项业务:长官办公室,掌理文书、译电、机要文件撰拟及不属各处诸事宜;第一处,掌理人事行政,点验校阅,人马查报及兵役督导诸业务;第二处,掌理情报防谍,兵要地志及谍员受训诸业务;第三处,掌理作战动员、计划、命令、整编、训练、绥靖诸业务;第四处,掌理补给计划、交通、运输、通讯诸业务;监察处,掌理本署有关监察业务;总务处,掌理交际、管理、庶务、会计、粮服及治疗诸业务;军法处,掌理军法审判及检察诸业务;政工处,掌理政训、民事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之指导,考核及调查,俘虏管训与抚慰诸业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民部长史

    官名。麴氏高昌国民部长官。职掌同尚书。参见“民部”。

  • 参议院外交股审查委员会

   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参议院的常任委员会之一。设委员长、理事各一人;委员,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为十一人,七年(公元1918年)减为七人。掌审查外交事项。

  • 中央政治委员会财政委员会

    中央政治委员会所设专门委员会之一。见“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”。

  • 司录

    官名。①西周置。“录”即麓。司虞属员。掌山麓事务。②西魏、北周置。大丞相府、都督中外诸军事府及开府将军、诸州府重要僚属,总录一府之事。位在长史、司马下。置于大丞相府、都督中外诸军事府者地位尤重。命品同

  • 宫观使

    见“宫观官”。官名。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建玉清昭应宫,始设宫观使,以前任宰相或现任宰相充任;另外还有提点、主管、判官、都监等官,用来安置闲散官员,没有职事。见宋代王栐《燕翼贻谋录·说郛九六》、《文献通考

  • 安置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对犯罪官员的一种处分。即指定地区居住,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行动。其处分轻于编管而重于居住。

  • 右林牙

    官名。辽朝置,为北面官。大林牙院官员,掌文翰等事。相当于南面翰林学士。官名。辽置,为大林牙院的佐官。见“大林牙院”。

  • 上林苑监右监丞

    官名。明朝上林苑监置,一人,正七品。详见“上林苑监左监丞”条。

  • 提督学院

    官名。清雍正四年,改督学为提督学院,每省一人,掌本省学校政令等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提督学政》。

  • 邮政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末邮传部邮政司主官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设。二人,正五品,奏补。掌主本司事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