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军需署

军需署

官署名。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置,属军政部,掌管全国陆海空军的—切军需事务。设署长一人,总理全署事务,并掌管所属机关学校;副署长一人辅之。下设总务处和会计、储备、营造、审核等司。


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军政部。设署长、副署长各一人,掌理全国陆军军需事务。署内分设总务处及会计、储备、营造、审核四司。总务处分设人事、文书、管理三科;会计司分设总核、预算、出纳三科;储备司分设被服、粮秣、材料三科;营造司分设设计、建筑、营产三科;审核司分设第一至第三科。军需署的直辖机关有军需学校、首都被服厂第一工场、北平被服厂、北平被服厂天津支厂、北平制呢厂、武昌制革厂、各军需品仓库、工程处武昌分厂、工程处、各地营房保管处,靴工鞍工训练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理院民刑事处

    大理院内部机构。北洋政府设置,属大理院书记厅。其初分设民事科与刑事科,旋分设民事一至四科、刑事一至二科,均由书记官兼任科长。

  • 保氏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劝谏王的过失,兼掌国子六艺六仪的教育。《周礼·地官》:“保氏,下大夫一人,中士二人,府二人,史二人,胥六人,徒六十人”,“掌谏王恶,而养国子以道,乃教之六艺”,

  • 计部下大夫

    即“小计部下大夫”的省称。

  • 陆军部右参议

    官名。清末陆军部之职官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设。正四品。掌稽察本部及军队、学堂、局、厂章制等事。宣统二年 (1910) 撤。

  • 直隶司郎中

    即“直隶清吏司郎中”。

  • 提点中太一宫兼集禧观公事

    宋朝宫观官名。神宗元丰五年(1082)置,以诸司使以上武臣充任。参见“宫观官”。

  • 俸钞折色制

    明代俸禄制度,洪武时百官俸禄全给米,间以钱钞,惟九品杂职全支米。其后钞价日贱,又折米为布;布价又跌,官俸因此日薄。中叶以后官员俸给有两种支给办法,一为本色,一为折色。本色包括三项:即月米、折绢米、折银

  • 经制司

    宋朝经制使司、经制发运使司、经制边防财用司简称。

  • 左於陆王

    官名。匈奴置。由单于子弟担任,统领部众,地位在左、右奕蠡王之下。

  • 小营官

    官名。清朝西藏地方官员之一。掌治所属各城军民之政事。前藏设七品官二十五人,分辖二十五小营。后藏设七品官十六人,分辖十五小营,缺出,于东科尔及喇嘛内拣选。唐古特官。清分设于前后藏,秩均为六品,属唐古特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