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监
官署名。秦朝及西汉置于郡国。秦属治粟内史。汉景帝后元年(前143)更属大农令,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属大司农。有长、丞主其事。
官署名,也是官名,秦和西汉皆置。秦和西汉初年属治粟内史,景帝元年属大农令,武帝时属大司农,掌农事,劝农殖谷。其长官称长,副称丞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治粟内史》:“又郡国诸仓、农监、都水六十五官长丞皆属焉。”农监即农官。
官署名。秦朝及西汉置于郡国。秦属治粟内史。汉景帝后元年(前143)更属大农令,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属大司农。有长、丞主其事。
官署名,也是官名,秦和西汉皆置。秦和西汉初年属治粟内史,景帝元年属大农令,武帝时属大司农,掌农事,劝农殖谷。其长官称长,副称丞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治粟内史》:“又郡国诸仓、农监、都水六十五官长丞皆属焉。”农监即农官。
官名。唐朝御史台置,初以侍御史掌纠察违失,分左、右巡,以右巡监察京城之外,尽雍 (今陕、甘一带)、洛 (今河南)二州之境,月一代; 后以殿中侍御史掌知; 寻以务剧,又选用京畿县尉。
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,员数不定,四品。
官名。即金部员外郎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金部员外郎。
官署名。清末度支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年(1906)设。掌核京外王公臣官廉俸、各处驻防官兵半俸半饷养赡红白事赏及各衙门经费事宜。置郎中三人,员外郎四人,主事三人。官署名。清末置,属度支部。掌稽核京内外王
春秋时期称受天子之命得以自置官吏治理家邑的卿大夫。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“其官臣偃实先后之。”杨伯峻注:“官臣,据《周礼·大宗伯》‘六命赐官’郑玄注,受天子命能自置官吏以治家邑者为官臣。”
官署名。明朝商业税务机构。设于北京通州(今北京通县),设大使、副使各一人。掌科收竹木柴薪税。
“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”简称。
官名。国民党政府在各种典试委员会中设置,员额若干人,协助典试委员主持考试事务。
见“馆伴使”。官名。见“馆伴使”。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统领兴圣宫所属丁户。兴圣宫共有南京、西京、奉圣州、平州四处提辖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