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前卫都指挥使

前卫都指挥使

官名。元至元十六年(公元1279年)置, 为京城侍卫军之一,属枢密院。掌宿卫扈从,并兼屯田事务。国有大事则调度之。秩正三品,以都指挥使为主官,员额三人;下设副都指挥使二人,秩从三品,佥事二人,秩正四品,经历二人,秩从七品;知事二人,承发架阁照磨一人,俱从八品;令史七人,译史、通事、知印各一人。所辖有镇抚所一,行军千户所十,弩军千户所一,屯田千户所二,又设门尉二(平则门、顺城门各一),教官二(蒙古字教授、儒学教授各一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参议院财政股审查委员会

   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参议院的常任委员会之一。设委员长、理事各一人;委员,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为二十五人,七年(公元1918年)为十五人。掌审查财政事项。

  • 行营副都部署

    官名。宋朝初年,大军出征置。后避英宗赵曙名讳,改称行营副都总管。

  • 典东龙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东王府属官。据《贼情汇纂》卷三记载,东王杨秀清出行,“前后有龙灯各一条,故独有典东龙名目。”员额三百人,官阶为职同将军。

  • 解状

    唐铨选之制,符合规定的选人报名后,府州对选人出具解送状文,称为解状或选状。解状送达尚书都省后,分别转给吏兵两部。

  • 漆工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色下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漆工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

  • 司戎太常伯

    官名。即兵部尚书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兵部尚书。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,改兵部尚书为司戎太常伯。咸亨元年复旧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五·兵部尚书》。参看“兵部尚书”条。

  • 殄难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末及三国魏置,两晋、南朝宋省置无常,八品,为杂号将军中地位较低者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八品上,北周改为正二命。隋初列为散号将军,正九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(607) 罢。杂号将军

  • 传骑

    官名。骑马传递讯息的小吏。春秋时齐国置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 “齐景公游少海,传骑从中来谒曰: ‘婴疾甚,且死,恐公后之。’景公遽起,传骑又至。”

  • 庖人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烹饪馐膳肉食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 “其后廪人继粟,庖人继肉。”《周礼》亦有此官,一说为周朝置,《周礼·天官》:“庖人,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,府二人,吏四人,贾八人”,“掌共六畜六兽六

  • 十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

    官署名。辽置,属南面朝官,为汉人参加契丹本部组织的机构。设官有某宫汉人行宫都部署、某宫南面副都部署、某宫同知汉人都部署。十二宫名称见“十二宫宫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