劝学员长
官名。清末地方劝学所之主管官。宣统二年(1910)设。禀承该管长官办理劝学所一切事务,兼充县视学。
官名。清末地方劝学所之主管官。宣统二年(1910)设。禀承该管长官办理劝学所一切事务,兼充县视学。
人死后,由朝廷依其生前行事给予相应称号,称为谥。其号称“谥号”。起于西周,历代因之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 “死谥,周道也。”孔颖达疏: “殷以上有生号,仍为死后之称,更无别谥。尧、舜、禹、汤之例是也。周
官名。唐开元十三年(公元725年)置,协助知院事、副知院事管理院务。
官名。金朝置,属宫师府。位在太子司藏之下,掌库藏财货出入之事。
官名。即甲坊令。
官名,汉置,属射声校尉,俸千石,掌领宿卫兵。参看“射声校尉”条。
官名。北齐置。参见“雍州丝局”。
官名。金兴定二年(公元1218年)置于外路,掌畜牧事务。设官有使,正七品,副使正八品;判官,正九品。
官名。辽朝置为北面官。北枢密院官员,低于知北院枢密使事,高于副使。
官署名。魏晋南北朝尚书台(省)诸曹之一。职掌全国粮食仓储出纳之政令、帐目。长官为郎(郎中),资深者称侍郎。魏晋南朝隶度支尚书,北魏前期设尚书为长官,直属尚书省,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改制后复为郎
官署名。北宋于陕西沿边诸州置,掌商人入中现钱与粟帛,按值予以茶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