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辽置,为亲王内史府的主官,属南面王府官。道宗大康三年(公元1077年)有内史吴家奴,掌王府诸事。
官名。十六国前秦、后秦置。统殿中兵,掌宫庭侍卫。前秦位在五校尉下。见《晋书·苻坚载记下》、《姚兴载记下》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仿《周礼》醢人置,北周沿置。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属官,员一人,下设掌醢下士以佐之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醢人”。
官名。金代武散官正四品中称昭毅大将军。元代武散官正三品中称昭毅大将军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武散官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七·武散官》。武散官名。金始置,秩正四品中。元沿置,升秩为正三品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太卜司次官,佐太卜下大夫掌以占卜决定事物的吉凶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官名。见“太卜下大夫”。
清礼部内部机构。掌储藏各省解部的试卷及暂储各处缴回的旧印、封王金册、赏赐寿民寿妇缎匹银两等物。本库由尚书酌派司员管理,无固定员额。
官名统称。即集贤院学士、集贤殿学士、集贤殿大学士。唐玄宗开元十三年(725)始置集贤殿书院学士,以授宰相及其他侍从官。代宗大历(766—779)中,改为集贤殿学士,宰相带者则加“大”字。五代或为集贤殿
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右备身府为右骁卫,置为十二卫大将军之一,正三品,总府事,并统诸扬府。唐朝沿置,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称右武威大将军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右骁卫大将军。德宗贞元
州分职吏名。北魏始置,主民户之事。《魏书·杨机传》载:“兄子虬,少有公干,频为司州记室,户曹从事。”又《北史·李德林传》记德林为博陵安平人,祖寿,为魏湖州户曹从事。是北魏诸州亦有此职。北齐司州及隋初雍
将军名号。汉朝每于皇帝驾崩时临时设置,掌营造帝陵,事讫即罢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 “郎中令张武为复土将军。”颜师古注引如淳曰:“主穿圹窨瘗事也。”颜师古注: “穿圹,出土下棺也。已而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