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助教

助教

官名。① 国子监诸学置,协助博士教授生徒。西晋武帝咸宁(275—280)中初立国子学,置十五员,讲授儒家经典,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(385)减为十员。南朝宋沿置十员,分掌十经; 如不置学,则仅设一员。南齐高帝建元四年(482)置国学,设十员,位比御史。梁初沿置,武帝大同七年(541)又置正言助教二员。北魏国子学、太学各置。北齐国子寺之国子学置十员,太学置二十员,四门学置二十员。隋朝国子寺之国子学、太学、四门学各置五员,书学、算学各置二员;文帝开皇十三年(593)改置国子学,仁寿元年(601)罢置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国子监国子学置一员,太学置二员。唐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五员,太学置六员,四门学置六员、书学置一员,算学置一员,律学置一员,广文馆置一员。宋朝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前国子学、律学皆置,改制后不置。辽朝国子监国子学置。金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二员,太学置四员。元朝集贤院国子学初置四员,成宗大德八年(1304)为分职上都,增置二员; 蒙古翰林院蒙古国子学置二员。元惠宗至正二十五年(1365)朱元璋置国子学,亦设,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学为监,置十六员,分掌六堂,后改十五员; 永乐元年(1403)北京国子监置二员,十八年迁都北京后,北监置十五员,南监置六员,后减为四员;中都国子监曾置二员,洪武二十六年罢。清朝顺治元年(1644)建八旗官学,置满洲助教十六员、蒙古助教八员; 并分设六堂,置满、汉助教各十二员; 国子监所兼领算法馆置二员,俄罗斯馆置满、汉各一员。②太医官。协助诸博士以教生徒医学。北魏置“太医助教”。隋朝太常寺太医署置二员。唐朝太医署置药医助教一员、针助教一员。③太史官。协助太史博士教诸生天文历法。北魏置“太史助教”。④太卜官。助诸博士以教生徒占卜相术等。隋朝太常寺太卜署置太卜助教二员、相助教一员。⑤州郡学官。北齐郡置太学助教以协助博士。宋朝开封、临安、河南应天府以外诸次府、大都督府、都督府、诸州、诸军皆置,多以特恩授士人,或用以安置贬谪官员,亦为纳粟授官名目。辽朝上、东、中、南、西五京学,黄龙府学,兴中府学,诸观察使、团练使司、防御使司、刺史之州学,诸县学,皆置。参见“国子助教”等条。


学官名。晋咸宁四年初立国子学,置助教十五人,掌教生徒,东晋置十八人。其后,宋、齐、梁、陈、北魏、北齐、隋皆置。唐代国子学、太学、广文馆、四门馆、律学、书学、算学也皆置助教,掌佐博士教授生徒,其品级从六品上、从七品上、从八品上、从九品下不等。明、清国子监也置助教,从八品。见《通典·职官九·国子监·助教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国子监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国子监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国子监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侯大夫

    官名。春秋时晋国置。《大戴礼记·卫将军文子》: “(羊舌大夫)其为侯大夫也悉善,而谦其端也。”

  • 内城巡警总厅卫生处

    清末京师内城巡警总厅的内部机构。掌清道、防疫、检查食物、屠宰、考验医务、药材,并管理卫生警察,设参事一人,从五品,承厅丞指挥,掌理本处事务。下设清道、防疫、医学、医务四股,分理本处事务。各股股长一人,

  • 厢兵

    宋朝地方军。北宋太祖建隆二年 (961),命殿前、侍卫司及诸州长吏检阅士卒,选骁勇者升为禁兵,其余留诸州充厢兵。厢兵不行训练,不事战斗,唯供役使。多来自招募,部分来自流放罪犯,其俸薄而役重。设都和指挥

  • 珍羞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始置肴藏署,至唐垂拱元年(公元685年)改为珍羞署,神龙初复旧,开元初又改为珍羞署。有令及丞,掌供祭祀、朝会、宾客的各种珍羞。所属有府三人,史六人,典书八人,饧匠五人,掌固四人。宋光禄寺有太

  • 忠义人

    官场用语。南宋初年,原宋朝军人、百姓在边境或金国境内,心怀忠义,建立军功者,称为“忠义人”。

  • 交阯清吏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明朝户部交阯清吏司及刑刑交阯清吏司均置,各一人,正五品。掌本司之事。参见“交阯清吏司”。

  • 盐泽丞

    官名,汉置,为盐泽长之副,佐长掌盐泽事务。参看“盐泽长”条。

  • 凡山采木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元至元十四年(公元1277年)置,属大都留守司。掌采伐车辆等杂作木材,及造只孙系腰刀把诸物。主官有提举一人,达鲁花赤一人监之;下设同提举、副提举、吏目各一人,司吏六人。

  • 次傅

    少傅之别称。

  • 庶僚

    庶僚,也写作庶寮,犹言“众官”。《后汉书·刘恺传》:“考功量才,以序庶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