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千夫长

千夫长

官名。① 西周置为武官。《尚书·周书·牧誓》:“王曰: ‘嗟,我友邦冢君、御事、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亚旅、师氏、千夫长、百夫长。’”孔颖达疏:“《周礼》二千五百人为师,师帅皆中大夫”,“孔以师虽二千五百人,举全数亦得为千夫长,长与帅其义同,是千夫长亦可以称帅,故以千夫长为师帅。”②一说即《周礼》师帅,中大夫。③三国时乌丸部落长官亦称千夫长,后改称王。④蒙古成吉思汗曾置为世袭军职,又称“千户”。⑤明朝土官名号之一。乃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之头目,无专职品级。世袭。


1、统千人之帅。周置,掌领千人,即千夫之帅。《尚书·周书·牧誓》:“王曰:嗟!我友邦冢君,御事;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亚旅、师氏、千夫长、百夫长……”注:“(千夫长)师帅。”“二千五百人为师,师帅皆中大夫。”宋蔡沈《书经集传》:“千夫长,统千人之帅。”2、三国时乌丸部落首领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乌丸传》:“(袁)绍矫制赐蹋顿、峭王、汗鲁王印绶,皆以为单于。”注:“始有千夫长、百夫长以相统领,用能悉乃心,克有勋力于国家,稍受王侯之命。”3、世袭武官。蒙古成吉思汗置千夫长,又称千户,为世袭军职,为千户帅。4、土官名号。明朝称少数民族头目为千夫长,无品秩,世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宗伯上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次官,员二人,佐大宗伯卿掌礼、乐、祭祀、天文历法、卜、祝以及纶诰、著作等方面的事务。正六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官名。北周依《周礼》之制

  • 匦匣使

    见“匦匣司”。

  • 剌马儿刚等处招讨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正三品。隶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,掌剌马儿刚(今四川甘孜南)军民政务,又称剌马刚招讨司。置达鲁花赤、招讨使、经历各一员。

  • 左千牛府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唐高宗显庆五年(660) 改左府大将军置,龙朔二年(662) 改左奉宸卫大将军,后定名为“左千牛卫大将军”。

  • 露门学

    官署名。北周武帝天和二年(567)立,置学生十二人,文学博士四人。还置有学士,职司教授。学生多为大臣子弟,亦有大臣带职入学,皇太子亦曾在此受教。其学在露门左侧,因露门又称虎门,故亦称虎门学。

  • 内小臣奄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,北周天官府司内上士内小臣奄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布燮

    官名。南诏官,与坦绰、久赞谓清平官,决国事轻重,犹如唐朝宰相。

  • 主管大内公事

    女官名。南宋初置,掌知尚书内省事。

  • 监掣同知

    官名。清朝管理盐务之官员。乾隆二十四年(1759)始设。后定员额,山西、河东、两淮、淮南、淮北各一人。正五品。掌掣盐政令。官名,清设此官,属两淮盐政,专掌抽查检验盐斤之事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三》。

  • 法旦达

    即“法依旦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