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卿士

卿士

①官名。又称“卿事”。周朝王室及诸侯国执政大臣,六卿之长。《诗经· 大雅·常武》: “王命卿士,南仲大祖,大师皇父。”《史记·管蔡世家》:“周公闻之,而举胡以为鲁卿士,鲁国治。”② 指卿大夫。《尚书·周书 ·洪范》: “汝则有大疑,谋及乃心,谋及卿士,谋及庶人,谋及卜筮。”③泛指执政者。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: “楚王与二卿士,皆五百人当之,则可矣。”二卿士指楚令尹子西,司马子期,皆为当时楚国执政大臣。


1、指卿和士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“谋及卿士。”疏:“卿士,六卿掌事者;然则谋及卿士,以卿为首耳,其大夫及士亦在焉。”

2、指王卿之执政者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武公、庄公,为平王卿士。”注:“卿士,王卿之执政者,言父子秉周之政。”姚鼐《公羊传》补注:“治国则谓之卿,治军旅则谓之士,卿而有军行者是曰卿士。”卿士,也写作卿事、卿史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辛者库

    满语。为清内务府管领下食口粮之奴隶。清初获罪之旗人及其家属常罚入辛者库,专执贱役。

  • 乡师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春秋齐国等亦置。掌一乡政令教化。《管子·立政》: “州长以计于乡师。”《荀子·王制》: “顺州里,定廛宅,养六畜,闲树艺,劝教化,趋孝弟,以时顺脩,使百姓顺命,安乐处乡,乡师之事也。”《

  • 监起居注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见“起居令史”。

  • 职方郎

    官名。即隋朝尚书省兵部职方司长官职方侍郎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改置职方郎中。官名。隋设此官,掌地图等。隋初设职方侍郎,炀帝除去侍字,称职方郎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五·兵部尚书·

  • 驰锐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陈沿之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一班,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班阶稍降,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二班。陈改为拟七品,比秩六百石。武官名。南朝梁置,为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

  • 炭库令丞

    官名。梁少府卿所属机构有炭库,掌储供应皇室之炭。置令及丞为正副主官。

  • 山长

    学官名。宋初学者依山林名胜创办书院教授生徒,其掌教者称山长。真宗大中祥符五年(1012),命朱式为岳麓山书院山长,其他书院或称山主,或增设副山长。南宋后期,多由州学教授兼任。理宗景定(1260—126

  • 选任

    民国时期由选举产生的官员,称为选任。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作为国家元首的大总统,均由选举产生。国民党政府规定公务员有的是选举的,有的是任命的,在“训政”时期,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的有国民政府

  • 印章。先秦时代,贵族所用印章皆称玺,自秦始皇始,成为皇帝印章专称,以玉制成。秦朝玺由符玺令掌管。据《汉旧仪》,汉朝皇帝有六玺,皆白玉螭虎钮,文曰皇帝行玺,皇帝之玺、皇帝信玺、天子行玺、天子之玺、天子信

  • 羽林令

    官名,汉置,掌羽林,有丞。宣帝令中郎将、骑都尉监羽林。东汉有丞无令,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郎中令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·光禄勋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