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过

司过

官名。君王左右近臣,掌纠王过失,示惩戒。相传商朝置。春秋战国沿置。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 “汤有司过之士。”《晏子春秋·内篇问上》:“司过荐罪。”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“武灵王少,未能听政,博闻师三人,左右司过三人。”秦汉之际张楚政权亦置,掌监察臣下。《汉书·陈胜传》: “以朱防为中正,胡武为司过,主司群臣。”


官名,商朝设此官,掌对上给国王提建设性意见,供国王参考、纠正过失;对下监督、检举群臣过失并上奏。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汤有司过之士。”战国时也设此官,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武灵王少,未能听政,博闻师三人,左、右司过三人。”秦朝末年农民起义时陈胜设此官,掌监督群臣,检举上奏。《汉书·陈胜项籍传》:“(陈胜)以朱防为中正,胡武为司过,主司群臣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都南城警巡院

    即“大都警巡院”。

  • 入内内侍

    官名统称。即宋朝入内内侍省都都知、都知、副都知、押班、内东头供奉官、内西头供奉官等宦官。

  • 稽查守卫事宜处

    官署名。清末稽查守卫事宜大臣衙署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置总司稽查守卫事宜大臣,始设。职掌稽查守卫宫禁事宜。置稽查守卫事宜大臣三人,下设总办、帮办各一人,稽查章京四人,稽查委员十数人等。宣统三年(1

  • 僧会司僧会

    官名。明、清各县僧会司主官。详“僧会”。

  • 四勇营

    军事编制。为明朝京军十二团营中敢勇、果勇、效勇、鼓勇四营的合称。成化三年 (1467) 置。各设坐营内臣一员、武臣一员、号头官一员、把总二十员。嘉靖二十九年 (1550)罢。

  • 左千牛卫中郎将

    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左奉宸卫而置,二员,正四品下,掌供奉侍卫,佐上将军职; 有口敕,声不下闻者,则宣告。宋朝置为环卫官,无定员,无职掌,多以宗室为之,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。南宋多

  • 直水

    关吏名。南朝置。《隋书·食货》:“又都西有石头津,东有方山津,各置津主一人,贼曹一人,直水五人,以检察禁物及亡叛者。其获炭鱼薪之类过津者,并十分税一以入官。”

  • 越骑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初置,统兵出征。后省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末曹操复置,以子曹彰行之,统兵留守长安。杂号将军名,东汉置,掌征伐或驻守。《后汉书·冯岑贾列传》:“越骑将军刘宏,偏将军刘嘉、耿植等,与彭

  • 度支使

    官名。① 初为临时设置的使职。唐肃宗以战事费多,乾元二年(759) 以吕諲为兵部侍郎、平章事充勾当度支使,德宗贞元五年(789) 窦参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度支使,掌计度天下军资粮仗之用。顺宗永贞元年(

  • 乙榜

    明清时因举人列名乙科之榜,故又称为乙榜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