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大夫

国大夫

爵名。战国魏置。汉朝亦置,即官大夫,第六级爵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 “(吴起)下令曰:‘明日且攻亭,有能先登者,仕之国大夫,赐之上田宅。’”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:“赐爵国大夫。”裴骃集解引文颖曰: “即官大夫也。”张守节正义: “爵第六级也。”


1、爵名,相当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六级官大夫。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:“高祖为沛公,以哙为舍人……与司马仁战砀东,却敌,斩首十五级,赐爵国大夫。”注:“《集解》文颖曰:即官大夫也。《正义》爵第六级也。”

2、即上大夫,也称长大夫。战国魏置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,秦有小亭临境,吴起欲攻之……乃下令曰:明日且攻亭,有能先登者,仕之国大夫,赐之上田宅。”此事,《吕氏春秋·似顺论·慎小》也有记载,而“国大夫”作“长大夫”,注曰:“长大夫,上大夫也。”据此可知,国大夫,长大夫,均为上大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执金吾丞

    官名。东汉属执金吾,员一人,秩比千石,助执金吾领缇骑二百人,邀巡皇宫周围,以备非常水火之事。官名,西汉执金吾有两丞,东汉置一丞,俸比千石。为执金吾之副,佐执金吾行施职事。参看“执金吾”条。

  • 市舶司

    官署名。唐朝始置于广州。宋朝置提举市舶司,先后于广州、泉州、明州(今浙江宁波)、杭州、温州、密州(今山东胶县)等地分置,设官市舶使、判官等,以掌海外贸易。元朝沿置,改市舶提举司,先后置泉州、温州、广东

  • 三大户

    即“耆长”。

  • 京畿警卫总司令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民国十三年(公元1924年)十月二十八日,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回师北京,派鹿锺麟为京畿警卫总司令。十一月三日,由摄政内阁任命;次日裁撤原设的京畿卫戍总司令。次年八月二十四日公布《

  • 任官的学艺限制

    官吏任用限制之一。汉魏以来吏员的补用,多注重学识。汉初规定,学童能背诵经书九千字以上,乃得为吏。武帝时又规定,凡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,通一艺以上,可补为左右内史、大行卒史,比百石以下,补郡太守卒史。若

  • 良酝署酒局经承

    吏员名。清置,见“良酝署正、署丞”。

  • 邑士

    唐配备给公主、郡主与县主的服役人员。据《通典·职官十七》记载,“邑士,公主八十人, 郡主六十人, 县主,四十人;特封县主,三十四人”。开元中准钱发给,成为爵禄的组成部分。

  • 头面库都监

    官名。金宣徽院所属有头面库,以都监、同监为正副主官。下设本把七人。

  • 天驷监

    宋朝养马机构。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),置于开封景阳门外,左、右各二监,每监设监官一人。真宗咸平三年 (1000) 隶群牧司。神宗熙宁三年(1070) 并为左、右两监。元丰 (1078—1085)

  • 右罴卫将军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十卫之一右罴卫次官,置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