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城门领

城门领

官名。清朝八旗步军营所属掌管京师城门之长官。康熙十三年(1674)设。初名“城门尉”,后改称“城门领”。从四品。掌理门禁事务。额设满洲十八人,守内九门,每门二人; 汉军七人,守外七门,每门一人。所领守城门之马甲三百二十人,门军六百四十人。


官名。城门领,初名城门尉。清朝官制,步军统领衙门的属官有城门领,满洲十八人,汉军七人,从四品,掌管内城九门、外城七门的晨昏开闭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四·步军营·统领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府侍讲

    官名。宋太平兴国八年(公元983年)以后,于诸王府各置侍讲一人,为诸王讲解经史。

  • 台阁

    ①东汉至隋、唐对尚书台 (省) 的别称。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 “虽置三公,事归台阁。”李贤注: “台阁谓尚书也。”②指御史台、秘书监。《三国志·王肃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 “兰台为外台,秘书为内阁

  • 五等

    爵位的五个等级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王者之制禄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凡五等。诸侯之上大夫卿、下大夫、上士、中士、下士,凡五等。”

  • 厅丞

    官名。清末高等与京师地方审判厅长官。详“审判厅厅丞”。

  • 朝府

    即郡府,也称府朝,就是郡太守处理政务的大堂。《后汉书·岑晊传》:“(太守成)瑨委心(岑)晊、(张)牧,褒善纠违,肃清朝府。”

  • 临时执政府庶务处

    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府的内部机构。办理府内总务,职官设置不详。

  • 主腐者吏

    官名。掌腐刑。战国秦置。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: “太后乃阴厚赐主腐者吏,诈论之,拔其须眉为宦者,遂得侍太后”。

  • 左猛贲将军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十卫之一左猛贲次官,置一人。

  • 游阙

    春秋时楚国正规军的后备部队。其时楚国以上中下三军为正军,另置二广为亲军,游阙为游兵。正军有败,以二广易之;正军有阙,以游阙补之。参见“二广”。

  • 祠部长史

    官名。曲氏高昌国祠部长官。职掌同尚书。参见“祠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