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外司

外司

①泛指京都官以外的官员。《后汉书·郎��传》: “方今中官外司,各各考事。”② 司隶校尉别称。《三国志·崔林传》: “及为外司,万里肃齐。”崔林时为司隶校尉。③ 州属吏。《梁书·安成康王秀传》: “外司请依旧僦度,收其价直。”


泛指地方官员、官府,与朝官、京官相对而言。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:“方今中官外司,各各考事,其所考(劾)者,或非急务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崔林传》:“及为外司,万里肃齐,诚台辅之妙器。”《梁书·卷二十二·安成王秀》:“津梁断绝,外司请依旧僦度,收其价直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都威卫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置,为皇太子、皇太后的侍卫军组织。中统三年(公元1262年)世祖以五投下探马赤立蒙古探马赤总管府,秩正四品,设总管一人。至元二十一年(公元1284年)拨隶东宫。次年改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,

  • 鸿臣

    汉朝大鸿胪的别称。扬雄《鸿胪箴》:“鸿臣司爵,敢告在邻。”大鸿胪,卿一人,中二千石,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。郊庙行礼,掌赞导。诸王入朝,当郊迎,典其仪。皇子拜王,赞授印绶等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典客

  • 司刑寺少卿

    官名。见“司刑寺”。

  • 武清等处大兵农使司

    见“大兵农司”。

  • 北军五营

    东汉时北军由屯骑、越骑、步兵、长水、射声五校尉等组成。详见“北军”。

  • 部将

    宋朝军职名。神宗实行将兵法后,每将之下分设部一级编制单位,以部将为统兵官。官名,汉置,军部之下统帅一部的小将,掌奉命领兵作战。《后汉书·邓寇列传》:“执金吾贾复在汝南,部将杀人于颍川,恂捕得系狱。”

  • 管理乐部大臣

    官名。清置,为乐部的长官,见“乐部”。

  • 左右司乐

    明教坊司所属的乐师。见“教坊司”。

  • 虎捷左右军

    禁军名。后周置,《五代会要·京城诸军》记后周广顺元年(公元951年)四月改侍卫步军为虎捷左右军,为禁军中的两军。

  • 洋遮衙

   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,主制造雨伞和旱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