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外臣

外臣

①春秋战国列国大夫、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。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: “凡自称于君”,“他国之人,则曰外臣”。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: “以赐君之外臣首。”② 汉朝对有朝请贡纳关系的周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“丞相长史任敞曰: ‘匈奴新困,宜使为外臣,朝请于边。’”


1、对外国君主的自称。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:“凡自称于君,士大夫则曰下臣;宅者在邦,则曰市井之臣;在野,则曰草茅之臣。庶人,则曰刺草之臣。他国之人,则曰外臣。”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:“若从君之惠而免之,以赐君之外臣首。”

2、臣服之国,使其称臣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匈奴新破困,宜可使为外臣。”

3、不仕者之称。《南齐书·卷五十四·明僧绍》:“卿兄高尚其事,亦尧之外臣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集团军总司令

    军事指挥官名。集团军为国民党政府军队的一级编组,辖若干个军或师,其指挥官称为总司令。如经过北伐战争,国民党政府收降北洋军阀各系的军队,曾陆续扩充编成四个集团军,由总司令蒋介石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。冯玉祥

  • 大命

    周朝天子的诰命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仆》:“出入王之大命。”郑玄注:“书大命,王之教也。”

  • 板参军

    官名。南朝陈时参军称谓的一种。见“正参军”。

  • 邮传部右参议

    参见“邮传部左参议”。

  • 都大提举茶场

    属名。宋朝都大提举茶场司长官。参见“都大提举茶马司”。

  • 都厢

    见“厢宫”。

  • 警佐

    警察职名。北洋政府时期京师警察厅各处设警佐十二人,其地位次于警正;县警察所设警佐一至三人,得充警察分所所长。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设于县,掌全县警察事务,其地位相当于科长。

  • 平署

    即连署。东汉时有重大案件,需由具体承办机关呈转三公连署,奏报皇帝。据《后汉书·党锢列传》,东汉末年党锢事起,宦官集团诬害李膺等人,案卷送经三府,太尉陈蕃不肯平署。结果皇帝震怒,迳直下令逮考李膺等人于黄

  • 司蕃

    官名。即礼部主客司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主客。

  • 司礼少常伯

    官名。即礼部侍郎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礼部侍郎。官名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礼部侍郎为司礼少常伯,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