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学士

大学士

官名。唐朝始置。中宗景龙二年(708) 于修文馆(弘文馆)置,员四人,以象征四时,后员额稍减。以能文之士为之。玄宗天宝二年(743) 于崇玄馆置一人,肃宗至德二载 (757)于集贤院置。德宗贞元四年 (788)皆罢。多由宰相兼领。宋朝沿置,于集贤殿、昭文馆、观文殿、资政殿分设,以备侍从顾问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废集贤殿、昭文馆所置。明洪武十三年 (1380) 罢丞相,十五年仿宋制于华盖殿、武英殿、文渊阁、东阁分置大学士,侍左右,以备顾问。文华殿亦置,以辅导太子,秩皆正五品。仁宗后,因阁臣多东宫旧僚,特升以侍郎、太常卿并兼大学士,又增谨身殿大学士。大学士遂成内阁长官。阁臣掌献替可否,奉陈规诲、点检题奏,票拟批答,以平允庶政。郊祀、巡幸则扈从。御经筵,则知经筵或知经筵事。东宫太子出閤讲读、冠婚,进士题名,大典礼,宗室请名、请封,诸臣请谥,均领其事。常侍皇帝殿阁之下,位极尊崇。世宗改置中极殿、建极殿、文华殿、武英殿、文渊阁、东阁诸大学士。清朝沿置,入关前崇德元年 (1636) 五月定内三院官制即置。顺治元年(1644)置满、汉大学士,不备官,兼各部尚书衔。十五年改内三院为内阁,遂置为内阁主官。有中和殷、保和殿、文华殿、武英殿、文渊阁、东阁诸殿阁衔,仍兼尚书。十八年复内三院旧制。康熙九年(1670)再改内三院为内阁,置满、汉大学士共四人。雍正时有署大学士、额外大学士之称。九年(1730)后增协办大学士,遂成定制。乾隆十三年(1748)始定大学士满、汉各二人,去中和殿衔,增体仁阁衔,以三殿三阁为定制。唯保和殿不常置。五十八年停兼尚书衔。品秩初定满官正一品,汉官正二品。顺治十五年均改正二品,雍正八年均升正一品。以协赞皇帝管理庶务。惟清初置议政处,雍正后设军机处,内阁大学士虽位列六部之上,文官之首,实权远不及明朝。任军机大臣,除亲王外,其首领者,必大学士。宣统三年(1911)置责任内阁,以军机大臣为总协理大臣,大学士遂废。


官名。许多朝代设此官,朝代不同,职权也不一样。唐朝设弘文馆(后改昭文馆)学士、集贤殿学士,掌管文学著作;其职如由宰相兼任,则称大学士。唐中宗景龙二年,修文馆置大学士四员。宋朝沿用唐制,有昭文馆大学士、集贤殿大学士、观文殿大学士、资政殿大学士等,或以现任宰相、副宰相(次相)兼任,或让旧宰相任此职,表示恩宠,对学士中资望特高的,便加个“”字,称大学士。明朝仿照宋朝,置大学土若干人,如华盖殿大学土、文华殿大学士、武英殿大学士、文渊阁大学士、东阁大学士等,大学士在宫城内办公,有的替皇帝批答奏章,有的充当皇帝的顾问,商议政务,其本身官阶不过五品,远在尚书、侍郎之下,但因实权过重,便常兼任尚书、侍郎,加官到一品,成为实际上的宰相;称辅臣或阁老。清初在内国史院、内秘书院、内弘文院设大学土,以后三院改为内阁,大学士为内阁主官。清代大学士为正一品,为文职最高官阶,享有最高荣誉。在礼节上称中堂,即使有师保的荣衔或侯伯封号,也称中堂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安抚制置使

    官名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始置于浙西,不久诸州守臣亦加此衔,且许便宜行事。绍兴四年(1134)又置于江西。与安抚制置大使行移文字,许用公牒。属官有参谋、参议、主管机宜书写文字等。其官署为安抚制

  • 少府监

    ① 官署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由太府寺析置,统左尚、右尚、内尚、司织、司染、铠甲、弓弩、掌冶等署,设监 (后改令)、少监 (后改少令)、丞、主簿、录事等。唐高祖武德 (618—626) 初废,其

  • 同知给事中事

    官名。宋太宗淳化四年(993) 置,员二人,以两制以上充任,凡制敕有所不便,许准故事封驳。不久即罢。

  • 典天牢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朝上职官。见“朝上典官”。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之一,掌监狱。员额四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

  • 十七最

    金代考核官吏的业务标准。章宗太和四年(公元1204年)参酌唐制,诏定县令以下考课法, 其内容分为四善、十七最,四善与唐制同,十七最的内容如下:一、礼乐兴行,肃清所部,为政教之最; 二、赋役均平,田野加

  • 东京都统军使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,为北面官。又称“东京统军司”。统领开、保、湖、宁、衍、连等州及顺化、来远等城兵马。官署名。辽代以辽阳为东京,东京都统军使司与东京兵马都部署司,为镇守东京的官署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二》和《

  • 税青苗地钱使

    使职名。亦作税地青苗钱使。唐肃宗乾元(758—760)以后,天下用兵,百官俸钱折损,命御史台差使征天下地亩青苗上量配税钱,以充百官俸料。代宗永泰二年(766) 税青苗地钱使、殿中侍御史韦光裔于诸道税地

  • 太子斋郎

    官名。唐高祖武德(618—626)中置,为太子济司局长官。太宗贞观元年(627)改名太子典设郎,为太子典设局长官。参见“济司局”。

  • 乡公所

    官署名,即乡政府,民国置,设乡长、副乡长各一人,办理乡中事务。县以下的基层组织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依照民国二十八年(公元1939年)九月十九日公布的《县各级组织纲要》的规定,县以下的组织为乡(镇),乡(

  • 刑科右给事中

    官名。参见“刑科左给事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