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监

大监

官名。(1) 汉朝乌孙国置。据 《汉书·西域传》,乌孙国职官有“大监二人”。职掌不详。(2) 北魏置,为后宫女职,典宫内事。有宫内大监、文绣大监、典禀大监等。孝文帝改定内官时,作司、大监、女侍中三官视二品,也可因其劳绩为一品,或卒后赠第一品。辽、金、元时又有秘书大监。


1、官名,汉朝时西域乌孙国有此官,位在相、大禄下,在大吏、骑君上,职掌不详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乌孙国》:“相、大禄、左右大将二人,侯三人,大将、都尉各一人,大监二人,大吏一人,舍中大吏二人,骑君一人。”

2、北魏置,为后宫女官,掌宫内事,又分宫内大监、文绣大监,典禀大监等。后来,孝文帝改定内官时,作司、大监、女侍中三官为二品,如有功可升为一品;死后也可赠一品。见《魏书·皇后列传·序》。辽、金、元三代又有秘书大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御前甲库

    官署名。南宋高宗时置,集百工巧匠,供奉皇帝所需图画、什物。官库名。南宋绍兴年间置,集中百工技艺精巧之物,凡皇帝所需用图画、什物,其他机构不能供应者,均取自本库。

  • 涓人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又称鋗人。一说为宫中主洒扫之人,同中涓; 一说为谒者,主通书谒出入之命,为亲近之官。秦汉之际称中涓。张楚农民政权亦置。官名。周、秦皆置,秦末楚也置,汉称中涓,为皇帝的侍从官。《汉书·

  • 柱下五史

    官名。王莽居摄元年(后6)始置,秩如御史,听政事,侍旁记疏言行。官名,西汉末年王莽居摄元年置,掌听政事,记录言行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居摄元年正月……置柱下五史,秩如御史,听政事,侍旁记疏言行。”

  • 总理乐部大臣

    官名。清置,为乐部长官,掌乐部之政令,由礼部满洲尚书一人兼理。其属有神乐署署正,正六品;署丞,从八品;协律郎,正八品;司乐,从九品;还有和声署署正、署丞,等等。见《历代职官表·乐部》。按:《清史稿·职

  • 精膳署长

    官名。清末典礼院属官。宣统三年(1911)设。一人,奏任。承掌院、副掌院之命总核本署事务。

  • 营缮清吏司郎中

    官名。简称营缮司郎中。明清工部营缮清吏司之主官。掌司事。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(1396)设,一人。南京工部营缮清吏司亦设一人,皆正五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,汉郎中二人。满洲司属初不分曹,随堂官所

  • 路軨

    官名,秦汉皆置,属太仆,有令、有丞掌乘舆路车、小马车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太仆》。

  • 同知北院宣徽事

    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宣徽北院官员,在北院宣徽副使下。官名。辽代宣徽北院设此官,为该院副贰长官。辽代宣徽院相当汉族官制中的工部,但也不完全相等。辽代宣徽北院,掌北院御前祗应之事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·宣徽北

  • 上造

    爵名。战国秦置,为二十等爵第二级。秦汉因之,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颜师古注:“造,成也,言有成命于上也。”北魏沿置。爵名,秦汉两朝二十级爵的第二级为上造。“造”是“成”的意思,言有成命于上。《汉书·百官

  • 校正

    官名。春秋时晋、宋等国置。掌马政的长官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: “晋悼公即位于朝,始命百官”,“弁纠御戎,校正属焉,使训诸御知义。”杜预注: “校正,主马官。”官名。春秋时设有此官,掌牧马。《左传·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