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礼五使

大礼五使

官名合称。五代、宋朝皇帝亲行祭祀、大礼时临时设置,事讫则罢。唐穆宗长庆(821—824)以后,设礼仪使,以太常卿为之,大礼使以御史中丞为之。哀宗时又设仪仗使。五代后梁以河南尹为大礼使,另置礼仪使、仪仗使、法物使。后唐始置五使,以宰相为大礼使,兵部尚书为礼仪使,御史中丞为仪仗使,兵部侍郎为卤簿使,开封尹为顿递使。后周沿置,唯以礼仪使归太常。宋初以宰相为大礼使,太常卿为礼仪使,御史中丞为仪仗使,兵部尚书为卤簿使,知开封府为桥道顿递使。其后,太常卿、御史中丞、兵部尚书或阙,则以翰林学士及其他尚书或丞、郎为之。


唐玄宗时南郊大礼时有礼仪使,五代时又有卤簿使,宋承唐五代之制,每当举行南郊等大礼时即置大礼、礼仪、卤簿、仪仗与桥道顿递五使,合称大礼五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审刑

    审刑院简称。

  • 六院林牙

    官名。辽北面官。掌六院部文翰之事。

  • 委前锋侍卫

    官名。清朝职官之一种,即尚未实授之前锋侍卫。亦有额定人数。

  • 亚走马

    官名。殷朝置。《甲骨文合集》第二七九三九片: “庚申贞,其令亚走马。”

  • 九官

    九卿的别称。《资治通鉴·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(256)》:“(孙)峻从弟宪尝与诛诸葛恪,峻厚遇之,官至右将军、无难督,平九官事。”胡三省注:“九官,即九卿也。魏明帝太和二年(228),吴主还建业,留尚书

  • 立信校尉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,《晋书·武帝纪》泰始十年 (274):“攻拔吴枳里城,获吴立信校尉庄祐。”官名,三国吴置,掌领兵作战,地位低于将军、高于都尉。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(泰始)十年……九月癸亥以大将军陈骞为

  • 阉宦

    宦官的贬称。《后汉书·宦者列传·序》:“和帝即祚幼弱,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……所与居者,唯阉宦而已。”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“大将军何进,司隶校尉袁绍谋诛阉宦,而太后不许。”

  • 掌囚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囚禁罪犯。《周礼·秋官》: “掌囚,下士十有二人,府六人,史十有二人,徒百有二十人”,“掌守盗贼。凡囚者, 上罪梏而桎, 中罪桎梏。 下罪梏。

  • 大科尼

    唐古特官。清设于后藏,属唐古特文官。员额不定,亦无一定职务。民国时期沿置。

  • 博儿赤

    即“博尔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