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仆卿

太仆卿

官名。东汉、魏、晋、南朝、北魏常作为“太仆”的尊称。南朝梁正式定为官称,十班,位列十二卿。管理畜牧事务,政令仰承尚书省驾部曹。辖南马牧、左右牧、龙厩、内外厩丞。陈沿置,三品、中二千石。北齐置为太仆寺长官,三品,位列九卿。历朝沿置,亦称“太仆寺卿”。管理宫廷车马及全国畜牧事务,政令仰承兵部。隋初正三品,炀帝改从三品。唐因之,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驭正卿,咸亨元年(670)复旧; 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名司仆卿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旧。自唐设监牧使、闲厩使后,其职权渐夺,中唐后实权尽归飞龙使。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,表示品级俸禄,不预本寺公务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始成为职事官,从四品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罢。辽朝南面官有之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1287)复置,员二人。明朝员一人,从三品;又分其职权于诸行太仆寺、苑马寺、御马监。清朝专掌两翼牧场马政,满汉员各一人,从三品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罢。自北齐以来,亦称“太仆寺卿”。


官名,西汉初称太仆,武帝改曰仆,王莽改称太御,东汉复称太仆,卿一人,俸中二千石,掌车马。天子每出,奏驾上卤簿用,大驾则执驭。丞一人,俸比千石。有员吏七十人。

在战乱之年,太仆也领兵征战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“十六年春二月,遣太仆祭肜出高阙,奉车都尉出酒泉,驸马都尉耿秉出居延,骑都尉来苗出平城,伐北匈奴。”又《后汉书·窦融列传》:“又太仆祭肜、度辽将军吴棠将河东北地,西河羌胡及南单于兵万一千骑出高阙塞……祭肜、吴棠坐不至涿邪山,免为庶人。”其后各朝多沿置,魏晋南朝置,北齐为太仆寺长官,三品,位列九卿,掌管宫廷车马及畜牧事务。隋为三品,唐因之,武则天改称司仆卿。宋初为三品寄禄官,后复为职事官。辽、元、明、清皆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军需库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工部虞衡司所属机构。顺治元年(1644)置,设满、汉监督各一人,由本部堂官于司员内选充,每年一更代。掌收发旗纛、帐篷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改隶陆军部军实习。清代工部虞衡清吏司所属机构。

  • 遐波第巴

    唐古特官。清设于后藏,属唐古特文官。员额不定,掌管茶叶、牛羊、糌粑等杂事。民国时期沿置。

  • 左藏署令

    官名。即左藏令。

  • 典豫厨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属豫王府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监军。参见“典厨”。

  • 噶拉谙班

    即“噶拉昂邦”。

  • 梯里已

    官名。辽置,即惕隐。见“大惕隐司”。

  • 十七最

    金代考核官吏的业务标准。章宗太和四年(公元1204年)参酌唐制,诏定县令以下考课法, 其内容分为四善、十七最,四善与唐制同,十七最的内容如下:一、礼乐兴行,肃清所部,为政教之最; 二、赋役均平,田野加

  • 武人

    将帅。《诗经·小雅·渐渐之石》:“武人东征,不皇朝矣。”笺:“武人,谓将率也。”率,通帅。

  • 起居注令史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亦称起居令史,掌起居注的修撰。“每行幸宴会。则在御左右记录帝言及宾客训答。”(《册府元龟》卷五五四《国史部·总序》)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七品上。

  • 御媛

    妃嫔名号。北周置。是后宫中地位较低的妃嫔,仅在御婉之上。分上媛、中媛、下媛三个等级,地位分别相当于六府中的上、中、下大夫。内命妇名。北周设置,为皇帝之妾,位视大夫。大夫有上大夫、中大夫、下大夫,故御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