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子中舍人

太子中舍人

东宫属官。亦简称太子中舍、中舍人、中舍。秦、汉有太子舍人,在东宫更直宿卫,西晋武帝咸宁四年(278),置中舍人四员,六品,选舍人中才学俱佳者为之,与太子中庶子共掌东宫文翰,侍从规谏太子,纠正违阙,傧相威仪,综典奏事文书,监督医药,检奏更直名册,职如黄门侍郎。位在太子中庶子下、洗马上。东晋南北朝沿置。宋六品,梁八班,陈五品、六百石。梁、陈又以功高者一人与中庶子祭酒共掌其署禁令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四品中,二十三年改五品上。北齐隶太子门下坊,五品。隋朝改名“太子内舍人”,炀帝时减为二员,佐太子左庶子领太子门下坊。唐复旧名,改隶典书坊,佐太子右庶子侍从、献纳、启奏,职如中书侍郎,正五品下。高宗永徽元年(650)改名太子内舍人,旋复故。龙朔二年(662) 改典书坊为右春坊,太子中舍人为太子右赞善大夫。咸亨元年(670) 复名太子中舍人。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始为职事官,从七品。南宋员二人。辽朝南面官亦有之。


官名。晋咸宁初置中舍人四人,以舍人才学美者为之,与中庶子共掌文翰,位在中庶子下,洗马之上。南朝宋齐梁陈沿置,功高者一人与中庶子祭酒共掌其坊之禁令。北魏、北齐沿置。隋称内舍人,唐称中舍人,掌侍从令书奏疏通判判事,拟中书侍郎。也称太子中书舍人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二·太子庶子·中舍人》。辽代也设此官,属右春坊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三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辞曹属

    官名,汉置,为公府辞曹副长官,佐辞曹掾掌辞讼事。参看“辞曹”条。

  • 左右府

    军事机关名,隋朝置,掌宿卫和侍从,供御兵仗。其官有大将军一人,将军二人,并各置长史、司马、录事、参军事等官,并置有仓曹、兵曹、铠曹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下》。

  • 遥辇九帐大常衮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。遥辇氏在阿保机立国前,世袭可汗之位。阿保机代遥辇称帝以其九世可汗宫帐居皇族一帐之上,设大常袞司总其事,官府不预其政,名为尊之,实际上削弱了遥辇氏族的地位。置大常袞、太师、太保、太尉

  • 横沙将军

    官名。将军名号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六班,拟武毅将军等号;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,班阶略有提高,改拟忠勇将军等号。

  • 太市令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位一班。职掌不详。

  • 督盗贼

    官名,为门下督盗贼的省称,也称府后督盗贼。门下督盗贼,还简称督盗、门下督。为诸官府佐吏,掌兵卫,长官出,则带剑导从,居则巡逻察禁,以防奸盗。《后汉书·铫期传》:“督盗贼李熊,邺中之豪,而熊弟陆谋欲反城

  • 左右神武军

    禁军名。(1)唐置。肃宗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置,以灵武元从军士及扈从官子弟组成, 亦称神武天骑,制度与羽林军同。有大将军各一人,正二品;统军番一人,正三品;将军各三人,从三品。掌同左右羽林军。府属

  • 大都柴炭局

    官署名。置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(1275),秩从六品。十六年,升提举司,为从五品。成宗大德八年(1304),复降为局,正七品。隶宣徽院。置大使一员,副使二员。

  • 银青

    即“银青光禄大夫”。银青光禄大夫的省称。“银青”是“银印青绶”的省称。汉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,银印青绶,故称光禄大夫为银青光禄大夫,简称“银青”。魏晋以后又有特加金印紫绶的光禄大夫,于是便有了银青光禄大

  • 礼宾副使

    官名。五代始置,为诸司使之一。宋初沿置,属西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 (998),定为同七品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 改制,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