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子少傅

太子少傅

官名。与太子太傅并称太子二傅。西汉协助太子太傅监护、辅翼、教导太子,秩二千石。与太子太傅同领太子门大夫、庶子、洗马、舍人等东宫官属。东汉秩中二千石,掌辅导太子及东宫众务,原二傅所领官属,及原隶詹事之率更令、家令、仆、中盾、卫率等官悉隶之。三国魏以二傅并摄东宫事务,与尚书、东曹并掌太子、诸侯官属选举,三品。西晋有丞、功曹、主簿、五官等僚属,东宫官属如中庶子、中舍人、食官令、庶子、舍人、洗马、率更令、家令、仆、门大夫、卫率等悉隶詹事,有时罢詹事,则悉隶二傅。惠帝时增置太师、太保、少师、少保,与二傅合称六傅,然不常设。东晋、南朝省师、保,唯置二傅。南朝皆置詹事,二傅不领官属庶务。宋三品,梁十五班,陈二品、中二千石。北魏至明、清,设置、职掌、品秩皆同“太子太师”,位在太子太师下,太子太保上。


官名。掌辅佐太子,位在太师之后。商、周、秦、汉、魏、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、北魏、北齐、隋、唐、宋、清等朝皆置。汉代太子少傅秩二千石,掌辅导太子,并掌太子官属。唐代少傅为从二品,掌晓三师德行,以谕皇太子,奉太子以观三师之道德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二·太子六傅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·东宫官》、《宋史·职官二·东宫官》、《历代职官表·师傅保加衔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藏丞

    官名。①北齐太子家令寺所属司藏署次官。隋、唐沿置,隋三员,唐二员,从九品下。②渤海国置,司藏寺次官。

  • 宫厩令

    官名。战国楚置。掌王宫马厩政令之官长。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竹简记载楚官名有“宫厩令”。

  • 右领军

    官名。三国吴大帝黄龙元年 (229) 置。《三国志·胡综传》:“(徐) 详、(胡) 综并为侍中,进封乡侯,兼左、右领军。”官名,三国时吴、魏置,掌领右禁军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胡综传》:“权下都建业。(徐

  • 江防同知

    官名。清朝同知之一种。设于江苏江宁府、安徽安庆府及江西九江府之处。以专理江防事务,故名。正五品。

  • 印绶

    印和系印的丝带,官吏印章的统称。凡治事的命官皆颁有印绶,以示职权受命于天子,并代表级别和权力。历代有之,但具体制度或有不同。官印及绾印之组的合称。战国时,凡官印均称玺。至汉代,除皇帝与皇后、太子、诸王

  • 五官中郎

    官名。东汉隶五官中郎将,比六百石,无员,更直执戟,宿卫诸殿门,出充车骑,实为后备官员,以供选用。三国时吴仍置。官名,汉置,为五官中郎将属官,俸比六百石,掌持戟值班,宿卫殿门,出充车骑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

  • 监兑

    清代漕运有监兑官,每省委派府佐担任,负责监察,凡米色好坏、兑运的延滞,及运军水手盗卖漕米、渗水和沙、私带客货,以及强横生事等,责令监兑官严行禁戢。见《清会典·事例·户部漕运》。

  • 乙室大王

    即乙室部大王。即“乙室王”,见此条。

  • 征蜀将军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。《晋书·文帝纪》: “大将军曹爽之伐蜀也,以帝为征蜀将军,副征西将军夏侯玄出骆谷,次于兴势。”三品。杂号将军名,三国魏置,掌征伐,司马昭曾任此将军。《晋书·文帝纪》:“大将军曹爽之伐蜀

  • 检校左仆射

    官名。宋设此加官,散官,无职事;而地位高于正职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检校官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