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战国时期管理某一职事的官长。《管子·君臣》: “吏啬夫任事,人啬夫任教”,“吏啬夫尽有訾程事律,论法辟衡权斗斛,文劾不以和论,而以事为正”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司甲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武藏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司甲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司甲”。
官名。①天子、王侯的侍从近臣。《尚书·周书 ·冏命》: “其侍御仆从,罔非正人。”孔安国传:“虽给侍进御,仆役从官,官虽微,无不用中正之人。”《史记·乐毅列传》: “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,不察疏远之行
宫中女官名。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,七品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六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。
官场用语。指官府僚佐中地位最高者。常指长史,如分置左、右,则以左长史居首。
官名。辽置,即惕隐。见“大惕隐司”。
明朝巡抚之别称。
官名。清末资政院秘书厅属官。宣统二年(1910)置。分一、二、三等,各四人,奏补。五、六、七品不等。掌承秘书长之命,分掌本厅各科事务。
爵位名。北齐置,与开国县公同为二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