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女史

女史

官名。①《周礼》天官、春官之属。《天官》:“女史,掌王后之礼职,掌内治之贰,以诏后治内政、逆内宫、书内令; 凡后之事,以礼从。”《春官·序官》:“世妇,每宫卿二人、下大夫四人、中士八人、女府二人、女史二人、奚十有六人。”郑玄注: “女府、女史,女奴有才知者。”② 内宫女职。北魏置,典内宫事,视三品。隋炀帝改名女使,分隶女官六局二十四司,视外,其员额依诸局事务之繁简,多者十人以下,无定员。唐朝复名女史,宫官六尚二十四司及宫正皆置,二至十人不等,掌执文书; 太子内官三司诸掌亦置,二至四人不等。金同唐制,六尚二十四司及宫正皆置,二至十人不等。明洪武五年 (1372) 内职定为六局一司,尚功局置六员,余五局及宫正司各置二员,二十七年共增为九十六员,二十四司及宫正司分置二至十人不等,比外职掾吏。


女官名。1、周置,属天官·冢宰,掌王后之礼,记宫内之法,核计六宫财用,书写王后命令等。《周礼·天官·冢宰》:“女史八人。”注:“女史,女奴晓书者。”疏:“案其职云,掌王后之礼,职内治之贰,亦女奴晓书者为之。其职,与王之大史掌礼同。”2、汉置,为后宫女书记,掌记录功过和侍奉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》:“女史彤管,记功书过。”郑玄注说:“亦如太史之于王也。”彤管:红杆毛笔。《汉书·孝成班倢妤传》:“顾女史而问诗。”3、到南朝宋,“女史”前则冠以职事修饰文字,如校书女史、赞乐女史、中训女史、校学女史等,见《宋书·后妃传》。4、北魏也置女史,掌内事,位视三品。见《魏书·皇后传序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员外郎

    ①两晋南北朝“员外散骑侍郎”的简称。②官名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始置,为尚书省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诸司次官,协助长官侍郎管理本司事务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废,后置承务郎行其职。唐高祖武德三

  • 总管畅春园事务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所属畅春园之主管官。掌理畅春园及附近恩佑寺、恩慕寺、圣化寺、西花园、虎城等处事务。乾隆二十九年(1764)设,由皇帝特简,无员限。

  • 乐部

    官署名。北周始置。西魏、北周春官府原设司乐,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改为乐部。掌演乐事,以乐部中大夫主其事。后代多废不置,其演乐事分属太常寺、太乐署等机构。清朝置,乃特设之机构。掌管大祭祀、大朝会的演

  • 官徒

    官之属员。《管子·七法》: “货上流则官徒毁。”

  • 南京诸仓监支纳官

    官名。金置,秩正八品,掌监诸仓出纳之事。

  • 司晨

    见“五官司晨”。

  • 左司工

    官名。司工即司空。战国司工官分左右。战国官印有之。见《古玺汇编》第八九号。

  • 辅相

    官名。 西晋时鲜卑拓跋猗㐌置。《魏书·卫操传》:“桓帝嘉之,以为辅相,任以国事。”后置左、右辅相。指宰相。《魏书·卫操传》:“桓帝嘉之,以为辅相,任以国事。”

  • 王师

    官名。参见“师”。官名。晋武帝为诸王置师,职如前代的王傅,掌辅导王。后因景帝讳师,改称傅。至南朝宋复改为师,齐梁陈均沿置之。北魏、北齐及隋亦均置诸王师,所掌与南朝同。

  • 赞仪署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正五品,隶内正司,掌皇后车舆器具制造,设于仁宗皇庆二年(1313)。置提领、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官署名。元皇庆二年(公元1313年)置,属内正司。秩正五品,掌车舆器备杂造之事。设提领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