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宗正寺

宗正寺

官署名。北齐有“大宗正寺”,隋朝改此名,为掌管皇室亲族属籍的事务机关。设卿、少卿为长贰,有丞、主簿等属官。不领署。唐朝沿置,其政令仰承吏部司封司,属官又有知图谱官、修玉牒官、知宗子表疏官等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宗寺,咸亨元年(670)复旧; 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名司属寺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旧。玄宗开元二十年(732),诏本寺官员悉由皇族充任,二十五年又以崇玄署归属之。诸宗庙、陵台等署,则或隶太常,或属本寺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前期卿、少卿等皆为寄禄官,置判寺事二员,以宗姓两制以上充任,缺则以宗姓朝官以上知丞事,掌奉宗庙、诸陵荐享之事及皇族属籍谱系。真宗大中祥符九年(1016)以后,定丞、郎以上兼卿,给、舍以下兼少卿,郎中以下兼丞,京官兼主簿,卿缺则丞以下代理寺事,无知、判寺事之名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诸官复为职事官。当时因别有“大宗正司”管理皇族,本寺仅掌修纂谱系属籍,职权较轻,其长贰不专用宗姓。辖属籍、知杂二案及修玉牒官等。南宋卿不常置,少卿初由太常少卿兼任,后专置。又领宗学、玉牒所。辽朝置为南面官署,其职实归“大惕隐司”。金、元所置称“大宗正府”、“大睦亲府”,明、清所置称“宗人府”,详见各条。


官署名。唐宋皆置,掌叙皇族属籍,以别昭穆亲疏,领陵台、崇玄二署。其官有卿一人,从三品;少卿二人,从四品上;丞二人,从六品上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宗正寺》、《宋史·职官四·宗正寺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騊监长

    官名。 秦置, 属太仆。入汉因之, 主騊监, 掌皇帝乘马。 东汉省。

  • 司仓中大夫、下大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有廪人与仓人。廪人下大夫二人,上士四人,中士八人,下士十六人掌计一年谷入之数并藏米,仓人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,掌谷物的储藏。北周地官府所属有司仓中大夫、司仓下大夫。《隋书·食货志》

  • 御仗别将

    见“御仗五职”。

  • 北部给事中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为内廷派驻北部曹的官员,负责监察北部曹事务以及巡视北边州郡。地位较北部给事为高。《魏书·杨播传》:“ (播) 擢为中散,累迁给事,领中起部曹。”“进北部给事中,诏播巡行北边,高祖亲送及户

  • 朝内拯危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之医官,属朝上职官。详“朝上典官”。

  • 题补

    清朝吏部铨选制度。乃补授官员之方法。按官员铨选章制规定,凡应具题补授之官员出缺,某上司在应补或应升此缺人员中拣选,题请补用,称题补。

  • 右匡政

    官名。即尚书右仆射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,咸亨元年 (670) 复名右仆射。官名。见“左匡政”。

  • 在城都指挥使

    武官名。五代时后梁有潭州在城都指挥使, 《资治通鉴·后梁纪一》记楚王“殷命在城都指挥使秦彦晖将水军三万浮江而下。”胡三省注:“在城都指挥使尽统潭州在城之兵。”

  • 上供案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前期三司置,掌诸州上供钱帛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废,其事归户部度支司。

  • 门局

    官署名。南朝梁置。属东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