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尚书内省

尚书内省

官署名。北宋太宗时,改内省置,设于宫内,由女官组成。设尚宫、大监,并号为尚书; 改祗候人为御侍,衣服为司衣,梳篦为司饰,枕被为司寝,汤药为司药,乐使、副使为仙韶使、副使,茶器为翰林局,掌御阁为直阁,掌宫门为直门,掌灯火为掌灯,掌从物为宜仗,针线院为裁缝院。以尚宫、大监知尚书内省事,掌宫廷内部事务,主管外朝请示皇帝事宜,批出四方奏牍及临时处分,常代皇帝御批。真宗时,设二十四司、二十四掌、二十四典。又设司宫令一人,正四品,位在尚宫之上。哲宗时,又设管干尚书内省公事一人。徽宗政和三年 (1113) 改其官制,设内宰二人,副宰四人,都事六人,主事六人,录事十二人,令史十二人,书令史二十四人,书史二十四人。下分六司: 司治,职事视吏部; 司教,职事视户部; 司仪,职事视礼部; 司政,职事视兵部; 司宪,职事视刑部; 司膳,职事视工部; 各设官内史一人,治中一人,吏令史二人,书令史四人,书史六人。南宋复置知尚书内省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攒典

    吏名。金朝始置,掌诸仓、草场之钱粮帐目。岁收一万石以上之仓设二人,草场设二人。元朝沿置,凡与钱粮有关之仓、库、务中均设有,员额不等,任满后可转为司吏或典吏。明朝负责税务之衙署亦设有。清朝为地方吏员之一

  • 主事令史

    官名。南朝宋门下省、梁中书省置。北朝北魏尚书诸司、北齐门下省亦置。北齐员八人。隋文帝时为太子官,门下坊、典书坊各置四人。开皇十四年 (594) 诸省各置主事令史员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定令,诸司主事

  • 四威营

    军事编制。明朝京军十二团营中立威、伸威、扬威、振威四营合称。成化三年 (1467)置。各营设坐营内臣一员,武臣一员,号头官一员,把总二十员。嘉靖二十九年 (1550) 罢。

  • 舍利将军

    官名。辽置,见“舍利司”。

  • 立法院

    官署名。民国十七年十月置,为民国政府五院之一,是全国最高立法机关,掌理议、决法律、预算、大赦、宣战、媾和、条约及其他重要国际事项。设院长、副院长各一人,由国民政府委员担任;设立法委员四十九人至九十九人

  • 太子内坊令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太子内坊长官,九品上。隋及唐初改为太子内坊典内,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(739) 复置,为太子内坊局长官,从五品下。

  • 二十八将

    东汉开国时的二十八位有功将军。《后汉书·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·论》:“论曰:中兴二十八将,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……永平中,显宗追感前世功臣,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。”其名次为邓禹、吴汉、贾復、耿弇

  • 逋播臣

    不服君命的流亡散乱之臣。《尚书·大诰》:“予得吉卜,予惟以尔庶邦,于伐殷逋播臣。”疏:“《正义》曰:逋,逃也,播谓播荡,逃亡之意。”《汉书·翟义传》言翟义、刘宇、刘信、刘璜起兵反王莽,王莽仿《尚书·周

  • 左金吾引驾仗司

    见“金吾街仗司”。

  • 追师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王后九嫔及内外命妇冠戴制作。《周礼·天官》: 追师“掌王后之首服,为副编次,追衡笄。为九嫔及外内命妇之首服,以待祭祀宾客。丧纪,共(供)笄絰,亦如之”。官名。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