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尚舍局

尚舍局

官署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门下省殿内局置,隶殿内省,置奉御二员、直长八员。唐朝殿中省置,有奉御二员、直长六员,掌殿庭祭祀张设、汤沐、灯烛、汛扫,皇帝行幸,则设三部帐幕;其外,则蔽以排城; 大朝会,设黼扆,施蹑席、董炉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名奉扆局,咸亨元年(670) 复旧。 宋朝殿中省沿置, 掌次舍幄之之事, 有典御二员、奉御四或六员、监事一、二员,又有幕士。南宋罢。辽朝殿中司置,以奉御掌之。


官署名。隋始置尚舍局,属殿内省;唐沿其制,掌殿廷张设、汤沐、灯烛、洒扫等事。其官有奉御(从五品)、直长(正七品下)、书令史、书吏、掌固等。宋因之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殿内省》、《旧唐书·职官三·尚舍局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咨议官

    官名。明太祖洪武三年(1370)于各王府置。九年罢。二十八年,于靖江府置咨议所,再置咨议一人。成祖即位,改咨议所为长史司,遂罢。清末陆军部亦置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改兵部为陆军部,分属承政、参议两

  • 安乐堂

    明内府诸堂之一。置掌房官一员,掌司数十员。为宦官养病之所。宦官事务机构。明置,在北安门里。凡宫中内官、长随、内使、小火有病者,送此处医治。设掌房官一人,掌司数十人。

  • 宣政院副使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宣政院的佐官,秩从二品,员额二人。

  • 燧长

    官名。汉朝边郡小吏,主亭燧,属候长,月奉约六百钱。亭燧为汉朝边防候望系统中前沿哨所,燧长领燧士数人,备警戒,候望,侦察塞外动静,有敌情则举烽楚燧。官名,汉边郡置,掌侦察敌情,报警边事。属郡都尉,承命于

  • 巡尉

    宋朝巡检与县尉合称。

  • 县主簿

    官名。汉、晋有之,例由令长自辟署。隋炀帝时,诸县始遍置。唐朝赤县置二人,其他县置一人。初以流外人充任,高宗时始定为品官,任上县者,正九品下。负责勾稽县署簿籍,纠正县内非违。北宋太祖开宝三年(970),

  • 右都丞

    官名,东汉置,为右都候之副,掌佐右都候行施职事。详“右都候”条。

  • 壮志将军

    见“十壮将军”。官名。南朝梁代有此将军,为十二班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上》。

  • 太子率更令

    官名。秦、西汉掌知漏刻,主东宫值宿事,职似光禄勋,秩千石。隶太子詹事。东汉主太子庶子、舍人值宿事,隶太子少傅。与太子家令、太子仆并号太子三卿。三国因之。两晋南北朝不领庶子、舍人,掌太子宫殿门卫及赏罚等

  • 法旦达

    即“法依旦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