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尚药局

尚药局

官署名。北齐门下省置,设典御、丞各二人,总知御药事,下设侍御师、尚药监各四人。隋初因之,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隶殿内省。唐朝隶殿中省,置奉御二人,正五品下; 直长二人,正七品上;侍御医四人,从六品上; 司医五人,正八品上; 医佐十人,正九品下; 以及按摩师、咒禁师、主药、药童、合口脂匠等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奉医局,咸亨元年(670) 复旧名。宋初不置。徽宗崇宁二年(1103)又置,仍隶殿中省,掌和剂诊候之事,设典御二人,奉御四人,监门二人,医师二人,御医四人,医正四人,医佐四人,以及药童、封人、药工、掌库、库典、局长、典事、局史、直吏、书史、贴书等。钦宗靖康元年(1126)罢。金朝置,属宣徽院设提点正五品,使从五品,副使从六品,直长正八品,都监正九品,果子都监、同监各一人,本把四人。掌进汤药茶果。


官署名。掌供御医药等。北齐置尚药局,总管御医药事;其官有典御、丞、侍御师、尚药监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中·门下省》。隋朝尚药局属殿内省,其官有奉御(正五品)、直长、侍御医、司医等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殿内省》。唐代尚药局属殿中省,其官有奉御、直长、书吏、侍御医、主药等。见《旧唐书·职官三·殿中省·尚药局》。宋沿置。见《宋史·职官四·殿中省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侍伯中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统所部禁军,负侍卫之责。亦省称右侍伯。武帝宣政元年(578),苏慈自前侍伯中大夫迁此。正五命。见赵万里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》图四○九《苏慈墓志》。

  • 马军将军

    官名。唐宪宗元和八年(813)以天威军隶左、右神策军后置二员,位马军大将军下,从五品。

  • 御医

    官名。供奉内廷之医官。①隋朝门下省尚药局置四人,正七品上。亦称“侍御医”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随局改属内殿省。唐朝殿中省尚药局置四人,从六品上,掌供奉诊候。参见“侍御医”。② 明清太医院医官。明初设

  • 水虞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川泽禁令、水产赋税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“水虞于是乎讲罛罶,取名鱼,登川禽。”韦昭注: “水虞,鱼师也,掌川泽之禁令。”官名。掌川泽禁令及赋税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是月也,乃命水虞渔师,

  • 诸司

    官名。南宋国史实录院置,员一人,以内侍省官充任。

  • 大国师

    明朝名僧封号。并有加太常寺卿、礼部尚书及宫保衔者。为一时殊荣,非常制。

  • 猎郎

    官名。北魏道武帝天赐三年(406)置。以善骑射的鲜卑人充任,多系大臣子弟,是皇帝左右的侍从。随从皇帝出猎,亦被派充使职及出监军事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职员令及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皆未载。

  • 定课曹

    官署名,三国魏置,属尚书,为二十五曹之一,以尚书郎为其长官,掌制定律令,考课州郡。《通典·职官五·吏部尚书》:“考功郎中一人。”注:“汉文帝时,京房作考文课吏之法,然其职不在尚书,至光武改尚书三公曹主

  • 金章紫绶

    官制术语。即在金质的印柄上系有紫色的绶带,其文作“某官之章”。简称金紫。标志较高官阶。晋、南朝规定: 三公、诸开府位从公者,三品以上将军皆假金章紫绶,公侯五等及贵嫔、夫人、贵人亦假金章紫绶,唯郡公假金

  • 五军断事官

    明太祖初于大都督府中置断事官,从五品,掌理断军中刑狱。洪武十三年 (1380) 改置中、左、右、前、后五军都督府,乃以中军都督府断事官为五军断事官。十七年,改五军各设左、右断事二人,从九品,二十三年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