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天驷监
见“天驷监”。
见“天驷监”。
即左、右神策军护军中尉。
官名。清末大理院属官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置。一人,正六品,奏补。职佐所长分理所务。
爵名。晋朝、南北朝、隋、唐为开国郡公、开国县公省称。宋朝置为十二等封爵第六等,食邑二千户以上,位在开国郡公上。参见“开国郡公”、“开国县公”。
官名。战国秦置。掌管符玺的长官,秦嘉谟辑《世本·氏姓》:“鲁顷公之孙公雅仕秦为符玺令。”官名,秦置,掌皇帝符玺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始皇三十七年十月,行出游会稽,并海上,北抵琅邪。丞相斯、中车府令赵
官名。见“焕章阁”。
官员降罚方式之一。清制,对贪酷的官吏削去其职务并加以责问,称为革职责问。
官名。南朝梁置,为文学侍从之臣。
官名。东汉置,名义上属少府,为内者令副职,员一人,秩三百石,佐令掌宫中布帐衣亵诸物。官名,汉置为内者令的佐官,助令掌宫中布帐诸亵物。属下有从官录事一人,员吏十九人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少府》、《后
官名。宋设此加官,散官无职事;而地位高于正职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检校官》。
官署名。清置,见“珍羞署署正、署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