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度支

度支

①官署名。魏晋南北朝尚书省诸曹之一,设尚书为长官。掌军国财赋的收支会计及事役漕运物价屯田之政令。或说魏领度支、库部、仓部、金部诸郎曹,西晋增领运曹、起部。东晋省运曹,后又省起部。南朝领度支、金部、仓部、起部四部曹。北魏、北齐领度支、仓部、左户、右户、金部、库部六部曹,掌会计、事役、仓廪帐籍、田宅租调、度量衡、军械库藏之政令。隋初沿置,领度支、民部、金部、仓部四曹。文帝开皇三年(583) 改名民部,唐朝改名户部,高宗显庆元年(656) 复改度支,设尚书、侍郎为长贰。龙朔二年(662) 改名司元,后复改户部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改户部为度支部,参见“户部”、“度支部”。②官署名。魏晋南北朝为尚书省诸郎曹之一,设郎(郎中)为长官,掌会计军国财用,隶度支尚书。隋朝称度支司,隶民部,置侍郎、员外郎为长贰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长贰改称郎、承务郎。唐朝沿置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长贰,隶户部(度支、司元),职掌略同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名司度,咸亨元年(670)复旧。中唐以后,户部诸司职权多被侵废,唯本司所掌财赋出纳日益重要,多以宰相或户部侍郎判度支事务。北宋前期承唐末五代之制,其职归三司度支部,本司无职掌,置判度支事一人,以无职事朝官充任,郎中、员外郎皆为寄禄官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后,废三司,本司参掌计度全国财政收支、支付漕运费用及赏赐、俸给、驿券等事务,设郎中、员外郎。辖度支、发运、支供、赏赐、知杂诸案。明太祖洪武十三年(1380)置为户部四属部之一,二十二年罢。参见“度支部”,③晋朝诸公府僚属曹名,设参军。南朝罢。参见“度支参军”。④唐末、五代、北宋初三司有度支部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以后废。参见“三司”。⑤ 官号。三国魏有度支中郎将、校、尉、都尉等,晋有度支中郎,详见各条。⑥ 晋朝诸郡属官、掌仓廪会计、漕运事务。


官名。掌管全国贡税租赋的统计、调拨、支出等事,类似现在的财政部长。魏、晋设度支尚书。《晋书·职官·列曹尚书》:“及魏……又有左民、客曹、五兵、度支,凡五曹尚书……及晋置吏部、三公、客曹、驾部、屯田、度支六曹……太康中,有吏部、殿中及五兵、田曹、度支、左民为六曹尚书。”南北朝时,南朝宋、齐,北朝北魏、北齐,都设度支尚书。隋朝有度支尚书和度支侍郎。《隋书·百官下·尚书省》:“度支尚书统度支、户部侍郎各二人,金部、仓部侍郎各一人。”唐代设度支郎中,属户部。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,改民部为户部,唐高宗显庆元年又改称度支。见《旧唐书·职官二·户部尚书》。宋初有三司使,掌管盐铁度支户部;后分置三使,其一为度支使。宋神宗元丰年间正官名,三司权事归户部,户部设度支郎中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二·三司使、职官三·度支郎中》。元明两代不设度支,其职掌归户部。清朝末年改户部为度支部,设度支大臣、副大臣等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六·度支部》。民国改称财政部。参看《通典·职官五》、《文献通考·职官六·户部尚书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郫邸阁督

    官名,东汉末年蜀有此官,掌郫邸阁事务。郫,县名,在成都西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邓芝传》:“先主定益州,芝为郫邸阁督。先主出至郫,与语,大奇之,擢为郫令,迁广汉太守。”

  • 撒答剌欺提举司

    元代工部所属机构。至元二十四年(公元1287年)以札马刺丁率人匠成造撒答刺欺,与丝紬同局造作,遂改组练人匠提举司为撒答刺欺提举司,秩正五品。以提举一人为主官,下设副提举、提控案牍各一人。

  • 京都诸宫苑总监副监

    官名。唐朝司农寺属京都宫苑总监次官,西京、东都各一员、从六品下。

  • 西京作坊副使

    官名。宋初置,属西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七品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武义郎。

  • 大督护

    官名。东汉末董卓置,为军中统帅,任陈郡太守胡轸为之,统吕布等步骑五千迎战孙坚。东晋成帝咸和(326—334)初,苏峻反,会稽内史王舒、吴兴内史虞潭等檄顾众为五郡大督护,统诸义军讨峻。

  • 拨什库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领催”。

  • 北武库署

    官署名。南朝梁、陈分武库为南、北署,各设令、丞各二人。掌保管兵器。隶都官尚书所领库部曹。隋省并“武库署”。

  • 小宗伯上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次官,员二人,佐大宗伯卿掌礼、乐、祭祀、天文历法、卜、祝以及纶诰、著作等方面的事务。正六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官名。北周依《周礼》之制

  • 知惕隐司事

    官名,辽朝置。大惕隐司是掌皇族政教的官府,知惕隐司事是其主官,掌皇族政教,尤重礼节教育。惕隐,又叫梯里已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》。官名。亦称知大内惕隐事。辽置,属大惕隐司的副主官。见“大惕隐司”。

  • 魁帅

    也写作魁率。对匪盗山贼叛逆者之首领的泛称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下》:“(建武十六年)徙其魁帅于它郡,赋田受禀,使安生业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黄盖传》:“诛讨魁帅,附从者赦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