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开府仪同三司

开府仪同三司

官名。三国魏始置,为大臣加号,意谓与三司即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礼制、待遇相同,许开设府署,自辟僚属。两晋南北朝因之。北周置为勋官,九命; 武帝建德四年(575),改“开府仪同大将军”。隋置为散官名号,初为正四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为从一品,位次王、公。唐沿置,为文散官第一等。勋官号中亦有之,从四品上,高祖武德七年(624)改为轻车都尉。玄宗开元(713—741)以前,散官皆给俸禄,得依本品班次预朝会。北宋前期为从一品文散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用为文臣寄禄官,从一品,地位与改制前之使相同,亦号称“使相”。辽朝亦置,为散官最高一阶。金沿置,为从一品文散官。


汉魏间始有“开府仪同三司”之号,三司指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。三司都有官属,“开府仪同三司”,指设官、待遇与三司相同。如做加衔,其本身必另有其他职务。唐、宋、元三朝以开府仪同三司为一品官阶。只称“仪同三司”者,为次一级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诸路交钞提举司

    见“交钞提举司”。

  • 民部吏上士、中士

    官名。见“民部中大夫”。

  • 宗小子

    西周时期称周王同宗担任小子官职者。《何尊铭》: “王浩宗小子于京室。”盠参见“小子”。

  • 民爵

    爵名,与官爵相对而言,秦汉实行二十级(等)爵,但民众受封只限于二十级爵的前八级,即民众受封爵,最高不能超过二十级爵的第八级公乘。二十级爵的前八级为官民共用,八级以上的只用于封赐官员,而不用于封赐民众。

  • 左千牛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左奉宸卫而置,一员,正三品。德宗贞元二年(786)添置上将军前为左千牛卫长官。掌侍卫宫禁及供御兵器仪仗,皇帝受朝之日,领备身左右升殿列侍,亲射则率属以从。宋朝置为环卫

  • 副笺

    见“笺”。

  • 太子直前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属太子左、右卫坊,掌东宫禁卫,从六品。隋朝罢。东宫武官名。南朝梁有东宫直前,胡颖曾任此职,见《陈书》。北齐置太子直前,属左右卫坊。见“左右卫坊率”。

  • 典察前署

    官署名。明朝永乐(1403—1424)年间上林苑监十属署之一。其置废、设官同“典察左署”,见该条。

  • 文渊阁直阁事

    官名。清朝文渊阁之职官。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设。共满、汉六人,以科甲出身之内阁学士、詹事、少詹事、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兼充。掌文渊阁书籍之典守厘缉。官名。清置,为文渊阁官员,定制六人,掌整理,按

  • 吏房

    官署名。唐朝置,为五房之一。玄宗开元(713—741)中设于政事堂,与枢机房、兵房、户房、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。北宋初期,设于中书门下,为六房之一。掌后妃、诸王、公主册封,驸马除拜,京官、幕职州县官注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