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御药院

御药院

官署名。北宋太宗至道三年(997)置。掌按验秘方,以时剂和药品进御及供奉禁中之用。皇帝廷试进士,则主行禁令,雕印试题及出处义理,试毕封印卷首。设勾当官,无常员,初以入内内侍充任,后参用士人。仁宗时,又置上御药及上御药供奉,后罢。其属有典、药童、匠、典事、局史、书史、贴书及守阙贴书等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以入内内侍四人为勾当官,所制药品皆先尝而后进,有奏方书则集国医按验以闻,兼掌馈进膳羞,祭祀、朝会、燕飨、行幸则于皇帝左右扶侍,岁时酌献陵园、春夏颁中外药、元日生辰致契丹国礼币及宫省庆赐,皆先期为之办具,仍主廷试禁令。南宋沿置,设干办官领之,又置待诏掌书写崇奉先皇表词,并召置工匠专一应奉乘舆服御等物。金朝属宣徽院,掌进御汤药、设提点、直长、都监、同监等官。提点秩从五品,直长正八品,明昌五年(1194)设,以亲信内侍充任; 都监正九品,不限员; 同监从九品,不常设。元朝隶太医院,秩从五品,设于世祖至元六年(1269),掌收受各路乡贡及诸蕃国进献珍贵药品。置达鲁花赤一员,大使二员,副使三员。


官署名,金置。掌进御汤药。其官有提点,从五品。直长,正八品。都监,正九品。同监,从九品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异样局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正三品,隶将作院。世祖中统二年(1261),立提点所。至元六年(1269),改总管府,掌绫锦纱罗等制造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各一员,正三品; 同知一员,从四品; 副总管一员,从五品。下辖

  • 后宫殿中治职

    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,职准左民尚书,四品。

  • 行取

    明清吏部之铨选制度。指凡在外州县官内升,依规定年限,经保举可调京职,并经考选可补授科、道或部属官职之例。明朝创行,清朝踵行,康熙(1662—1722)时有授御史者。曾定三年一举行,每直省或五员、三员、

  • 督烽掾

    官名,汉置,为郡都尉或校尉属官,掌烽火报警。汉朝在边境置烽火台,发现敌军,则在台上用狼粪点火,冒起浓烟,以报有敌人。据说,狼粪烟抗风力强,能直升高空,很远就能看见,故又称“烽火”为“狼烟”。《后汉书·

  • 武卫

    ①官号。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(211)曹操置。《三国志·许褚传》:褚“迁武卫中郎将,武卫之号,自此始也。”其后有武卫将军、武卫大将军、武卫校尉、武卫都尉等名号。详见各条。② 武卫将军省称。③隋、唐十二卫

  • 管河府州县官

    明制以沿河府、州、县官兼管河务。据《明会典》记载,有管河知州、管河知县、管河同知、管河通判、管河县丞、管河主薄、管河吏目、管河典史等名目,由管河道管辖。

  • 小内史

    即“小内史下大夫”的省称。

  • 祭器科经承

    官名。清制太常寺典簿厅设祭器科,以经承为主官,掌稽查保管祭器事务。

  • 总督河道

    官名。明置,掌治理河道。初称总理河漕,后改称总督河道。见《明史·职官二》。

  • 北馆丞

    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,为北馆令佐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