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执法

执法

官名。①春秋战国执行法令之官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 齐威王置酒后宫,淳于髡曰: “饮酒大王之前,执法在旁,御史在后,髡恐惧俯伏而饮,不过一斗径醉矣!”② 即“御史”。新莽始建国元年 (后9)改名,东汉复故。③三国吴置中、左、右执法各一人,掌平决诸官奏事。十六国后赵置大执法总掌朝政,宫门小执法掌谏议,又有左右执法郎、执法御掾等。


1、官名,战国时齐、秦等国置,掌执行法令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威王大说(悦),置酒后宫,召髡赐之酒……髡曰:赐酒大王之前,执法在傍,御史在后,髡恐惧伏而饮,不过一斗径醉矣。”

2、泛指执政官。《战国策·魏策四·秦攻魏急》:“秦自四境之内,执法以下至于长輓者。”注:“执政之臣。”

3、即御史。王莽改御史曰执法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《七国考·秦职官》:“执法,殿中法官。”

4、官名,三国吴置,分左、中、右三执法,掌平决官吏奏事。

5、官名,十六国后赵置大执法,总掌朝政;置宫门小执法,掌建议;除此之外,还有左右执法郎、执法御掾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都押牙

    官名。唐朝节度使衙门所属牙将。宋雍熙二年(985),西夏李继迁入据银州,预署官职、设左、右都押牙,掌军法,亦参于军机。李德明在位时亦设。

  • 校曹

    参见“典校”。官名,东汉末年曹操置,三国魏、吴皆置,掌监督刺探军政大臣,为帝王耳目,校曹,又名“校事”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顗传》:“夫校事,吏民之仇也。先帝末年,虽有吕壹、钱钦,寻皆诛夷。以谢百姓,今

  • 天下兵马都元帅

    官名。吐蕃最高总兵官,常兼宰相。

  • 典东乐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属东王府,员额二百四十人,官阶为职同将军。参见“典乐”。

  • 内命妇

    命妇之一种。①周朝王室宗亲子姓世妇。《礼记·丧大记》: “内命妇姑姊妹子姓,立于四方。外命妇率外宗,哭于堂上北面。”郑玄注:“世妇为内命妇,卿大夫之妻为外命妇。”孔颖达疏: “内命妇则子妇也。”②三夫

  • 执衣

    唐代配备给地方官员的服役人员。《通典·职官十七》说:“诸州县官,流内九品以上皆给执衣,二品,十八人;三品,十五人;四品,十二人;五品九人;六品、七品各六人;八品、九品,各三人。关津岳渎官并不给。分为三

  • 丞宣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东、西、北、翼王殿属官。永安建制始设,分置左、右,各王殿均为二十四人,掌发号施令。东、西王殿丞宣职同检点,北、翼王殿丞宣职同指挥。

  • 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,由提刑按察司改置,隶陕西行御史台。

  • 苇荡营参将

    官名。清代江南河道总督所属有苇荡营,设参将,掌率兵采芦苇以供堤防等用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苇荡营参将》。

  • 左降官

    被贬降级的官吏。参见“左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