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效用八资

效用八资

宋代无品小武官转官的资序。宋制,军队中的无品小武官称为效用。《宋会要》兵十九之四十一有关于北宋后期以后通用的效用转官的八资,称为“正额效用八资法”。一资,原称给公据,绍兴时改称守阙进勇副尉;二资,原称甲头, 绍兴时改称进勇副尉; 三资,原称守阙军将,政和时改称守阙进义副尉,南宋沿称;四资,原称正名军将,政和时改称进义副尉,南宋沿置;五资原称殿侍,政和时改称下班祗应,南宋沿称;六资原称三班院借差,政和时改称进义校尉,南宋沿称;七资原称三班院差使,政和时改称进武校尉,南宋沿称;八资原称三班院借职,政和时改称承信郎,南宋沿称。效用一至七资均属无品级,转至八资承信郎始成为最低级武官,秩从九品。故效用自一资至七资,是升为品官的必要资序。南宋宁宗时在进勇副尉下又增设同进勇副尉和摄进勇副尉两资,在守阙进勇副尉之下又增设守阙进武副尉一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固山大

    即“固山达”。

  • 仪曹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协掌尚书省仪曹事务。隶仪曹尚书。《魏书·李韶传》:“除仪曹令,时修改车服及羽仪制度,皆令韶典焉。”

  • 征南大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(后26 ),以廷尉岑彭为之,率八将军讨邓奉于堵乡。魏、晋、南北朝时,为将军名号,多授予统兵出镇在外、都督数州诸军事者。在武职中地位很高,在四征将军之上,历代皆不常置。三国魏二

  • 万年令

    官名。(1)北魏延和元年(公元432年)三月,改代令为万年令,属万年尹。(2)北周京兆郡所属有长安、万年二京县,万年县的主官为万年令,隋改称大兴县令。唐复为万年令,为“赤县令”之一,参见该条。

  • 作曹

    官署名。北魏置。掌器物的造作。见《魏书·灵征志》。

  • 进勇副尉

    宋朝无品武阶官名。南宋高宗绍兴五年(1135),改效用兵甲头置。位在守阙进义副尉下、同进勇副尉上。

  • 左侍御史

    官名。明洪武十三年(1380)于御史台置,左、右各一人,俱正四品。同年罢。参见“侍御史”。

  • 东京内省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,为南面官。负责管理东京大内等事务。设内省使、副使等职。官署名。辽置,设官有内省使、副使、判官,属南面京官。《辽史·百官志四》引《地理志》说:“东京大内不置宫嫔,唯以内省史、副、判官守之

  • 见习

    海关征税部内班华员,其地位次于帮办。见“征税部”。

  • 兵马都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辽朝设于各路,统领本路军兵。设兵马都总管、副都总管等官,通常由诸京留守、府尹等兼任。金朝沿置,设都总管、同知都总管、副都总管等官,掌统本路兵马甲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