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文学

文学

官名。汉朝州郡及王国均置,或称文学掾、文学史。以明经者为之,职掌地方教育。三国魏置太子文学,诸王亦置,常为皇帝监督诸王的耳目;侯国亦置。晋朝诸王、诸王世子亦置。南朝宋王国置,品第六。南齐同。梁皇弟皇子府置,五班。陈制同,品第七。北魏王国置,多以博学俊才担任,又有皇子文学,六品上。北齐皇子文学,品第六上。隋、唐亲王府沿置,员二人,从六品上,掌校雠典籍,侍从文章。唐德宗时又改诸州经学博士为文学,从八品上,掌以五经教授诸生,实无职事,衣冠士人多耻任之。元和时中下州文学废。又,宋朝文学参军亦省称文学。


1、官名,文学掾、文学史及太子文学的简称。汉朝州郡和王国皆置,以通晓经书者担任,掌管学校教育,教授诸生,或掌典章故事,备顾问侍从。三国魏置太子文学,诸王和侯国也置。晋朝诸王及世子置。南朝宋、齐王国置,梁、陈皇弟、皇子府置,北魏、北齐皇子置。隋、唐亲王府置,掌校勘典籍、侍从文章。唐德宗时改诸州经学博士为文学,掌以五经教授诸生,见《通典·职官十二》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下》。

2、察举科目名。在汉朝,“文学”指经学文章,是特举特科,为汉朝选拔官吏的主要方式。《汉书·昭帝纪》:“其令三辅、太常举贤良各二人,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京提举京城所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掌南京(今河南开封)城壁及缮修等事。设提举、同提举总领所事,秩正七品、从七品; 管勾一员,正八品,掌佐缮治; 受给官一员,掌收支之事; 壕寨官一员,掌监督修造。

  • 委署参领

    官名。清朝八旗组织中中层编制单位甲喇之副长官,即参领之副职。康熙三十四年(1695),以每甲喇只设参领一人不敷用而增设。协助参领处理旗务。雍正元年 (1723) 改为副参领,遂成定制。

  • 札萨喇嘛罗门罕

    唐古特官。清设于后藏,属唐古特文官。员额一人,代理班禅理政,亦称商卓巴尔,例由驻藏大臣会同班禅拣放,为后藏政治中心札什伦布最高的官。民国时期沿置。

  • 北院宣徽使

    官名。辽朝置,属北面官,又称“宣徽北院使”。总领宣徽北院事。

  • 东宫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侍卫亲军机构。世祖至元二十二年(1285),由侍卫总管府改置,掌札剌儿、忙兀、兀鲁兀、弘吉刺、亦乞列思五部探马赤军。置都指挥使、副都指挥使等职。隶詹事院。三十一年八月,改为隆福宫右都威卫使

  • 南苑主事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奉宸苑所属南苑之职官。协掌征收南苑地赋及管理行宫、寺庙等事。顺治十六年(1659)设,额定一人。

  • 左弋令丞

    官名。秦置佐弋,意为佐助弋射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有佐弋竭。佐与左同,汉代改称左弋,除掌弋射之外,还兼造一部分弓弩,以供边郡的需要。《居延汉间释文》中有“左弋弩力六百廿”的记载。左弋有令及丞,属少府。

  • 司染令

    官名。北齐太府寺司染署长官,从八品上。隋朝沿置,二员,正八品。炀帝大业三年 (607)升正六品,改隶少府监,寻与司织令合并为织染令。

  • 南作坊

    见“作坊”。

  • 外舍

    宋朝学校三舍之第三等。神宗熙宁元年(1068),太学外舍招生一百人,为太学非正式学生。四年,行三舍法,始为太学正式学生。五年,限招七百人,官给食钱。元丰二年(1079),增至二千人。哲宗元符二年(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