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斋郎

斋郎

官名。掌郊庙祭祀杂役。三国魏置,隶太常属官太庙令,八品。两晋、南朝沿之。北魏分太常斋郎与祀官斋郎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前者为从七品中,后者九品中。唐朝太常寺置太庙斋郎(后归宗正寺)一百三十人,所领两京郊社署置郊社斋郎一百一十人,鸿胪寺司仪署置三十人。任斋郎者必须是经过考试的五品或六品官子孙,任职年久可补室长、掌坐、掌次等,为唐朝官员子弟入仕途径之一。宋朝略如唐制,亦为荫补入仕之官。


(1) 官名。三国魏太庙令所属,第八品,为祭祀时执事之官。(2) 杂任职名。唐宋置,为入仕之阶。唐制于太常寺两京郊社署置一百一十人,宗正寺京、都太庙各置一百三十人,诸太子陵各置二十四人,鸿胪寺典客署置三十人,均掌祭祀事务。太庙斋郎一般取五品以上官子孙,郊社斋郎取六品官子,均须粗通文义,仪容端正。太庙斋郎经六考、郊社斋郎经八考于吏部简试如贡举法,中第者于吏部注冬集散官。不第者番上如初,再经六试而仍不第者亦酌量予注散官。宋承唐制,于太庙及郊社局置斋郎,以台省六品、诸司五品登朝第二任官子弟荫补,为官僚子弟入仕之途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别驾主簿

    郡门下吏名。汉代置,《汉书·黄霸传》记霸“为颖川太守,秩比二千石,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,别驾主簿车缇油屏,泥于轼前,以章有德。”别驾主簿的地位高于一般郡主簿,总录众事,出则别乘驿车随行,相当于州职中的别

  • 磨勘司

    官署名。西夏置,称“赤剋罗”。主持官吏考核升迁,属中等司。太祖明洪武三年(1370)亦置,设司令,司丞。十年革,十四年复设,二十年复罢。凡诸司刑名、钱粮,有冤滥隐匿者,稽其功过以闻。官署名。西夏设置,

  • 参赞军事

    官名。南宋御营使、都督、宣抚使的高级属官,参预谋划军事。军事幕职名。宋御营使、都督、宣抚等所属高级军事幕职,掌参预军事谋划。

  • 汤官令丞

    官名。西汉少府的属官有汤官令及丞。太官与汤宫有所分工,《汉书》颜师古注:“太官主膳食。汤官主饼饵。”汤官仅管正餐以外的饮食。例如饮酒,正餐的饮酒由太官供给,正餐外的饮酒,则由汤官供给。东汉时废汤官令,

  • 知通进银台司

    官名。宋代设置,为通进银台司的主官,见“通进银台司”。

  • 执讯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 (508)定为武职流外八班中的四班,代旧“广威将军”,大通三年 (529) 定制后,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班。武官名。南朝梁置,为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秩第四班,代旧广威

  • 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司

    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八年(1271),由山北东西道提刑按察司改名,又称北京按察司,设使、副使等,置司于大宁路。监治辽阳、广宁、大宁、沈阳、开元、咸平、泰宁、应昌、全宁等路、府,兼劝农事,隶御史台。二十四

  • 资善大夫

    文散官名。明置文官。正二品,初授。官名。金代文阶官正三品下称资善大夫,元代为文散官正二品下,明代为正二品初授之阶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文官九品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七·文散官》、《明史·职官一·吏部》。

  • 体仁阁大学士

    清朝大学士衔名之一。乾隆十三年(1798) 始设。清代内阁大学士官称之一。见“内阁大学士”。

  • 精膳清吏使

    官署名,掌宴飨、牲豆、酒膳之事。明、清皆有此司,为礼部的第四司。《明史·职官一·礼部》:《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,仪制、词祭、主客、精膳四清吏司,各郎中一人,正五品,员外郎一人,从五品,主事一人,正六品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