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枢密院判官

枢密院判官

官名。简称院判,属枢密院。金朝末年曾置。元世祖至元七年(1270)置一人,后增为二员,正五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骑官备身都将

    参见“太子骑官备身五职”。

  • 谗臣

    官制用语,指花言巧语、巴结奉承,歪曲事实,陷害忠良的“奸臣”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奸臣在朝,国之残也;谗臣在中,主之蠹也。”

  • 司刑寺

    官署名。即大理寺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大理寺。官署名。唐光宅元年(公元684年)改大理寺为司刑寺, 以司刑寺卿与少卿为正副长官。神龙元年(公元705年)复旧。参见“

  • 回回司天台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世祖至元四年(1267),回回星历学者扎马鲁丁制西域天文仪器七种及《万年历》。八年,立回回司天司,秩从五品,以扎马鲁丁为提点。仁宗皇庆元年(1312),改为回回司天监。

  • 永宁太仆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为齐王曹芳明元郭太后永宁宫三卿之一,掌太后宫车马,职比太仆。张阁曾任此职。见《三国志·邴原传》。官名,三国魏齐王即帝位后置,掌永宁宫车马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邴原传》:“永宁太仆东郡张阁以

  • 执金吾司马

    官名。执金吾所属带兵之官。《汉书·季布传》有“中司马”,如淳说:“即中尉司马。”中尉改名执金吾后, 即改称执金吾司马, 参见“执金吾候”。

  • 东上閤门使

    官名。唐朝中期以后置,为诸司使之一,多以宦官充任。五代沿置,无职掌。宋初属横班诸司使,太祖乾德二年 (964) ,定其品秩视少监(四品)。常领本局之事,掌乘舆、朝会、游幸、大宴供奉之事,并赞引亲王、宰

  • 左武威

    官署名。即左骁卫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左骁卫。

  • 行政

    官制用语。行施政令,执掌政务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成王少,周初定天下,周公恐诸侯畔周,公乃摄行政当国……行政七年,成王长,周公反政成王,北面就群臣之位。”

  • 主试委员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设于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,主持考试事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