殿中寺
官署名。渤海国置,有大令、少令。
官署名。渤海国置,有大令、少令。
官名。金朝置。宗庙执事。视察册宝殿封缄,由太常官担任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天官府计部长官,员一人。掌国家赋役收入及百官俸给等事务,国家各项收入、支出皆须申报计部。下设小计部下大夫、小计部上士以佐之,领掌纳上士、掌出上士等官属。周
官名。东晋与南朝置建康市长及丞,属丹阳尹,掌建康城中商业贸易之事。
吏员名。元代于六部置,员额一至二人,掌蒙文缮写之事。
官名。北宋陪都应天府行政长官,以郎中以上官充任。府尹阙位时则置。
官名。唐制为赤县令之一,参见“赤县令(1)”。
即贬官、降职。《汉书·黄霸传》:“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,户口风增,治为天下第一。征守京兆尹,秩二千百。坐发民治驰道不先以闻,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,劾乏军兴,连贬秩。”即降级,为官员惩罚方式之一。如《
阉人的省称,阉人,被阉割之人,又称阉士、太监。古代掌守宫门开闭。《国语·晋语二》:“(献)公令阉楚刺重耳。”注:“阉,阉士也。”《后汉书·宦者列传·序》:“中兴之初,宦官悉用阉人,不復杂调它士。”宦官
亦称“外兵参军事”,两晋南北朝诸公、军府僚属名。掌本府外兵曹事务,兼备参谋谘询。西晋末司马睿始置于丞相府,东晋南北朝沿置。其品位随府主地位高低不等,有以将军、太守兼领者。官名。北魏北齐皆置,大司马、大
官名。见“侍郎左选郎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