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洋关

洋关

又称新海关。清末总理衙门所属之海关。咸丰四年(1854)始设,至光绪二十二年(1896)达二十二处,至宣统三年(1911)达四十七处。以税务司为主官,聘请洋员充任,直隶于总税务司。海关监督管理、督抚兼管仅具名耳。掌征纳进口洋货税及土产出口、转口税,兼征洋药厘金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1)以后又兼征五十里内常关税。依照协定关税的原则,进口税值百抽五,子口税值百抽二点五。各关分设总务、秘书、会计、监察、查验等五科。任用副税务司、帮办、供事、文案、工役等吏役稽征。洋员享有任职及薪水上的特权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改归外务部管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文昌右相

    官名。即尚书右仆射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(684) 改,中宗神龙元年 (705) 复名尚书右仆射。官名。见“文昌左相”。

  • 宣忠扈卫

    即“宣忠斡罗思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”。

  • 弘文馆判馆事

    官名。见“弘文馆馆主”。

  • 谗臣

    官制用语,指花言巧语、巴结奉承,歪曲事实,陷害忠良的“奸臣”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奸臣在朝,国之残也;谗臣在中,主之蠹也。”

  • 县僧会司僧会

    僧官名。明清设置,秩未入流,其职为管理县内僧尼。

  • 弹劾

    官制用语。国家监察制度之一。即由监察官员对政府官吏的违法或失职行为提出检举,请求惩治。秦汉以来,历代设有御史等官,专司其职。

  • 右队大夫

    官名,王莽以南阳为前队,河内为后队,颍川为左队,弘农为右队,河东为兆队,荥阳为祈队,每队置大夫一人,职如郡太守,掌治其郡。见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前队大夫注。

  • 南部尚书

    官名。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(396)置,尚书省南部曹长官。初员一人,后以南方州郡数量最多,权重政繁,故设员二人或二人以上。崔逞曾以此职录尚书三十六曹事。除管理南方州郡事务外,还统兵南进。多由本部属官迁任

  • 大理断丞

    官名。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大理寺置,员六人,掌断刑之事。

  • 总知翰林院事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南面官,非常置,总领翰林院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