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王国谒者

王国谒者

王国谒者即王谒者,俸比四百石,掌冠长冠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
官名。西汉始置,属王国郎中令。以宦官充任,为王的亲近侍从。《汉书·荆燕吴传》记燕王“定国有欲诛杀臣肥如令郢人,郢人等告定国。定国使谒者以它法劾捕格杀郢人灭口”。东汉沿置,秩比四百石,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。本注说:“掌冠长冠,本员十六人,后减”。长冠,高七寸,广三寸,汉高祖微时以竹皮为之,谓之刘氏冠。此冠为高祖所造,故以为祭服,祭宗庙诸祀则冠之,表示极度尊敬。谒者掌管长冠,并以长冠为常朝服。三国魏时王国谒者秩第九品。晋与南朝宋齐梁陈沿置。北齐皇子王国亦置谒者一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典内

    官名。隋朝太子内坊长官,置二员,从六品,隶典书坊。唐朝沿置,二员,正六品上,隶右春坊。玄宗开元二十七年(739)改隶内侍省,名太子内坊令,升从五品下。官名。隋始置,为太子内坊的主官。唐沿置,员额二人,

  • 泉府官

    泛指泉府官员,参看“泉府”、“泉布”条。

  • 部族详稳司

    官署名。辽于大小部族均置详稳司,称为某部族详稳司,属北面部族官,掌本部族兵马之事。大部族详稳司设官有某部族详稳、某部族都监、某部族将军、某部族小将军。小部族详稳司设有详稳。

  • 牧长、牧副

    官名。清代左右二翼马厂的马,以四百匹以内为一群。每群设牧长、牧副各一人,牧丁七至八人,掌牧养马匹。

  • 正任防御使

    参见“正任”、“防御使”。

  • 大客

    周朝称诸侯大国卿爵一级的使臣。《周礼·秋官·大行人》: “掌大宾之礼,及大客之仪。”郑玄注: “大客,谓其孤卿。”《秋官· 小行人》: “凡四方之使者,大客则摈,小客则受其币而听其辞。”贾公彦疏: “

  • 乡董

    乡自治权的执行人员。清末至北洋政府初期定乡为自治组织,以乡议事会为议决机关;设乡董一人,为乡自治权的执行人员,其职权主要为筹备乡议事会议员的选举和议事的准备,执行议事会议决事项,执行县行政长官的委办事

  • 十一行省

    政区名。蒙古灭金之后,仿金末行尚书省之制,在已占领的地区或意欲经营的地区,均置行尚书省,分别派遣亲王重臣出任行尚书省的长官,以主持其事。中统元年(公元1260年)世祖初定官制,分全国为十路宣抚司、次年

  • 镇抚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始置。隶万户府,设镇抚二人,蒙古、汉人参用。明朝沿置,隶卫指挥使司下,掌本卫刑名。设镇抚二人,从五品。隶锦衣卫下者。除掌本卫刑名及理军匠外,兼掌诏狱。洪武(1368—1398)末罢锦衣卫狱

  • 掌囿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囿人置,掌养于苑囿的百兽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虞部下大夫属官,下设掌囿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