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百工衙

百工衙

官署统称。太平天国管理百工技艺的生产机构。金田起义后不久即在军队中设置,咸丰三年(1853)定都天京 (今南京) 后,又加扩充。设于军中者,有典旗帜、典炮、典铅码、典红粉、典硝、典铁匠、典木匠、典竹匠、典绳索,分别负责生产各项军需。设于天京者,有典炮衙、典硝衙、旗帜衙、典织衙、缝衣衙、典金衙等数十种,分别负责军工、食品、服饰、建筑、交通、日用品等项的生产加工。


手工业生产机构。太平天国起义后不久在军队中设置。定都天京后又加以扩充,在天京建立各种由典官主管的典官衙,有记载可考的共三十九种,关于军事工业的有典炮、红粉、典铁、战船、弓箭、旗帜诸衙;有关食品业的有舂人、宰夫、豆腐、浆人、醯人、茶心、天茶诸衙;有关服用业的有织锦、绣锦、缝衣、角帽、金靴、梳篦、典妆诸衙;有关建筑业的有典木和油漆二衙;有关交通工具制造业有整舆、金龙船二衙,有关日用手工业品制造和修理的有典铜、典竹、典石、洋遮、钟表,风琴诸衙;有关印玺、器饰、货币造制业的有典金、玉器、铸钱诸衙;有关印制业有镌刻、刷书二衙;有关饰灯结彩的有结彩衙。这些典官衙因主管业务不同,其所辖各业的规模大小各异,人数亦多寡不一。组织不全依军制,不设军帅、师帅、旅帅,有百人则设一卒长,分辖四两司马,二百人则设两卒长。工匠的生活需用由圣库供给,其产品为圣库物资的重要来源。除天京外,军中亦设专理一军军需的军需工业。各衙的主管官员由指挥、总制或监军充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录副

    “录副奏折”之简称。

  • 书使

    太平天国杂职官的属官,掌理文书工作。《贼情汇纂》卷三说:“凡一切同职官均有书理,但概称书使。”

  • 布特哈拜唐阿

    满语。拜唐阿是清代各衙署中无品级的管事人员,布特哈拜唐阿则是一种内廷差事人员,如粘杆处(尚虞备用处)等处行走无品级职事人等。粘杆处有粘杆拜唐阿四十人、备网拜唐阿十二人,为皇帝打猎捕鱼服务。

  • 石工

    官名。主管玉器石磬等器物制作的官员。一说为殷朝官名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 “天子之六工,曰土工、金工、石工、木工、兽工、草工,典制六材。”郑玄注:“此亦殷时制也”,“石工,玉人、磬人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玉

  • 县教育局

    县政府的辅佐机关。国民党政府于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始置,以局长为主官。掌理学校、图书馆、博物馆、公共体育场、公园及其他文化事业等事项。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改设教育科。

  • 尚书右选郎中

    官名。简称“尚右”。元丰改制后置,以吏部郎中一人充任,资轻者,称员外郎。掌铨注武臣升朝官自皇城使、职事官自金吾街仗司以下非枢密院宣授者。尚书右选内部组织分十案:大夫案,副使案,修武案,注拟掌阙案,奏荐

  • 铜作

    宫廷作坊名。清置,属内务府广储司。掌承造铜锡器皿等事。设司匠、领催七人,各种匠役一百零五人。

  • 典仗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始置,为宫廷女官,二十四典之一,属尚服局。员二人。从七品,唐改正七品。为司仗之佐,协掌朝贺,帅女官擎执仪仗之事。宋沿置,属尚书内省,金、明悉如唐制。宫中女官名。见“司仗”。

  • 大阿哥

    太子的称谓。清代称皇帝诸子为阿哥,太子为大阿哥。

  • 直华文阁

    官名。南宋光宗庆元二年(1196)置,为特恩所授贴职。官名。南宋庆元二年(公元1196年)置,为贴职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