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省洋务局

省洋务局

官署名。或称交涉局。清末置于各省,掌与外国领事交涉事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长兼

    官制用语。晋朝、南北朝时期多见。原指长期兼任某职,后发展为一种任官形式。《魏书·郭祚传》:“咸阳王禧等奏(郭)祚兼吏部尚书,寻除长兼吏部尚书,并州大中正。”秩位低于正员,可由此升为正员,亦可由正员降此

  • 土指挥同知

    武职土官名。清制,秩从三品,甘肃地区置六人:驻碾伯县赵家湾、上川口、老雅堡、胜番沟各一人,平番县属西大通峡口一人,河州卫一人;青海地区一人,驻西宁县起塔镇;云南省一人,驻广西州属猛龙。

  • 猛武将军

    见“十猛将军”。

  • 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

    考试机关名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一月九日公布《文官考试法草案》和《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》,规定文官高等考试由中央政府主持,国务总理监督,故亦称中央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。典试委员会设委

  • 陇右牧丞

    官名。隋朝陇右牧属官,置一员,视正八品。

  • 武义都尉

    散阶称号。清朝武职正三品之封赠。初,武职中属绿营者正三品封昭勇将军,乾隆二十年(1755) 改武义大夫; 属八旗者正三品封通议大夫。三十二年,统一为武义大夫。五十一年,改此称,遂成定制。官名。清代官制

  • 小御正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之。亦称御正上士。天官府御正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在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 至宣帝大象元年(579)省去御正中大夫期间,曾副御正下大夫主持司内事务。隋文帝开皇元年

  • 景州漕运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,掌景州地区河仓漕运,辖六河仓,担负方圆近二百里、每年税粮万余石的运输任务。景州刺史兼任提举漕运司。参见“漕运司”。

  • 直徽猷阁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大观二年(1108)始置,为从七品贴职,作为特恩以授中级官员。官名。宋政和六年(公元1110年)置,为贴职之一。

  • 小行人

    官名。周设此官,掌接待宾客。《周礼·秋官·小行人》:“小行人,掌邦国宾客之礼籍,以待四方之使者。”参看“大行人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