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礼仪院

礼仪院

官署名。①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(1013)置,掌依典礼裁定行礼所用仪仗、法物等制度。多以参知政事为判院,学士、丞郎、诸司三品以上为知院。仁宗天圣元年(1023)废。②清初内府机构之一。顺治十七年(1660)改礼仪监设。掌内庭礼乐之事,并考核太监品级。初设总理,左、右协理各一人,后改设郎中三人,员外郎八人,笔帖式二十人,赞礼郎十二人,司胙官四人。所属有喇嘛唪经处、皇史宬等。康熙十六年(1677)改称掌仪司。


官署名。宋置。唐有礼仪使,掌国家大礼之事。建中以后,均于郊祀时暂置,事毕即停。宋初以太常礼院掌其事。雍熙元年(公元984年)议封禅,曾命学士、常参官详定仪注,事后即罢。大中祥符元年(公元1008年)封禅于泰山,又命学士、待制与判礼院官详定仪注。六年(公元1013年)置礼仪院。掌依典礼裁定行礼所用仪仗、法物等制度。判院多以参知政事为之,知院则以学士、丞郎、诸司三品以上官充任。天圣五年(公元1027年)罢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骁骑将军

    官名。西汉置,东汉沿之,为杂号将军,统兵出征,事迄即罢。三国魏置为内军将领,有营兵,遂常设,以高功者任之。先设长史、司马、功曹等僚属,后省。元帝咸熙(264—265)中,司马昭为相国,置于相国府,统率

  • 平金牌

    见“牌符”。

  • 本品

    官制用语。唐朝凡九品以上文武职事官,皆带散官衔,谓之本品; 依此以定班位、俸给与章服,与实际职掌无涉。

  • 京师稽查处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巡警部、民政部所属之机构。光绪三十一年 (1905) 设。时隶巡警部。专司坛庙跸路警卫、稽查内、外城巡警事及应查、交查事件。置总办、会办各一人,帮办二人,委员三十四人。三十二年,改隶民政部

  • 经学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清代设置,属于儒学类科目。乾隆十四年(公元1749年)谕饬大学士、九卿、督抚,公举能潜心经学、老成敦厚、纯朴淹通之士,不拘进士、举人、诸生及退休闲废人员,均可推荐。至十六年 (公元175

  • 小典祀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典祀中大夫属官,佐典祀中大夫、小典祀下大夫掌本司事务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 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以下大夫为长官,遂成为典祀司次官。宣帝即位,六

  • 盐仓督

    官名。见“太仓署令丞”。

  • 容台

    ① 礼部之别称。② 太常寺之别称。官署名,殷置。原为礼容之台,后礼署称容台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周武王遂斩纣头……封比干之墓,表商容之闾。”注:“《索隐》郑玄云:商家典乐之官,知礼容,所以礼署称容台。

  • 典金官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掌铸印和打造金银器饰。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

  • 新野君

    封号名,桓帝邓皇后的母亲阴氏的封号。《后汉书·张禹传》:“四年,新野君病,皇太后车驾幸其第。禹与司徒夏勤、司空张敏俱上表言:新野君不安,车驾连日宿止,臣等诚窃惶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