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祈父

祈父

官名。即“圻父”,司马别称。西周置。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》:“祈父,弓王之爪牙。”参见“圻父”。


官名,周设此官,即司马,掌军事。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序》注:“祈父之职,掌六军之事,有九伐之法。祈、圻、畿同。”又疏:“此职掌封畿兵甲,当作畿字;今作祈,故解之古者祈、圻、畿同,字得通用。”又“祈父”一词注:“祈父,司马也,职掌封祈之兵甲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陵陵寝礼部衙门

    官署名。清朝管理西陵陵寝三衙门之一。设于直隶易州 (今河北易县)。包括泰陵、泰东陵、昌陵、昌西陵、慕陵、慕东陵及崇陵等七处。设郎中四人,员外郎十五人,主事二人及读祝官、赞礼官、笔帖式等。掌西陵之判署文

  • 中贵人

    宦官的别称。原意指为君主所宠信的宦官。其后常用以指所有的宦官。帝王所宠信的宦官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匈奴大入上郡,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。中贵人将骑数十纵,见匈奴三人,与战。三人还射,伤中贵

  • 仓科

    官署名。明清户部诸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。宣德十年(1435)隶户部十三清吏司。掌理漕运、军储出纳料粮。清顺治元年(1644)隶户部十四清吏司。各设经承一人办事。掌理漕粮、仓储

  • 翼汉大将军

    杂号将军名,汉置,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刘永传》:“永遣使拜宪翼汉大将军,步辅汉大将军。”

  • 内东门都知司

    见“入内内侍省”。

  • 地方自治科

    官署名。清末民政部民治司所属四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京外董事会、议事会设置、组织事,京外自治局、自治所各事项,自治经费之调查、监督,资政院参议员选举事。置员外郎一人主持科务。

  • 磬工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考工记》:“磬氏为磬。”北周据此置磬工中士,正二命;磬工下士,正一命。属冬官府司玉下大夫。

  • 策问

    选官制度。汉朝皇帝常常将经义及政事方面的问题书之于策,召纳臣民应对,谓之策问,为当时选拔人才常用考试方法之一。

  • 正将

    军职名。北宋神宗行将兵法,每路兵设一员统领。金朝诸边将亦置,正七品,掌率所部轮番巡守边境。宋代实行将兵法时将一级编制的统兵官的正职;也是南宋时期屯驻大军下将一级编制统兵官的正职。金亦置正将,为诸边将之

  • 陆军总司令部

    陆军指挥机关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为国防部所属四大军种司令部之一,统管全国陆军。设总司令一人,上将级;副总司令二人,中将级;参谋长一人,中将或少将级;副参谋长一人,少将级;下设各室、署、处。总司令办公室,